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层次结构。 2、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3、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春秋时代发生的一些故事,疏通了课文里的字词句的翻译,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二、复习前一课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二)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行李之往来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亦去之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①( )辞曰:“臣之壮也……” ② 敢以( )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④晋军( )函陵,秦军( )汜 3、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②、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三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2、课文共有四个段落,请用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 秦晋围郑 第二自然段 临危受命 第三自然段 说退秦师 第四自然段 迫晋撤兵 四、 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 、起因 原因:秦晋围郑。 提问: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这句话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 这段还有一句话也为下文烛之武成功离间秦晋提供条件的,找出来?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什么这样说呢?晋军和秦军没有驻扎在同一个地方,就不是给烛之武挑拨离间提供机会吗? 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佚之狐慧眼识英才,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也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一个“必”字,侧面写出烛之武满腹才华。郑伯知人善用,善纳谏。 提问: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这一句推辞之语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概叹青年时期不得重用,虚掷光阴;“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英雄迟暮,夕阳落山,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无可无奈何的感叹。这一番牢骚之语不仅没有贬低人物性格,反而是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富。 烛之武面对临危受命,刚开始是推迟的,后来又怎么就答应了呢?这就需要从郑伯说服烛之武的语句入手。 提问:郑伯从哪些方面说服烛之武的? 明确: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勇于自责,“是寡人之过也”——动之以情,情真意切。 此外,郑伯对形势作了透辟的分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说之以理,点明国家灭亡与个人息息相关。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终使烛之武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奔赴秦营。 2. 经过 “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 讨论分析烛之武智退秦伯的高妙。 (学生诵读烛之武说退秦伯这一段)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欲扬先抑,主动提出问题,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烛之武没有站在弱国的立场哀怜,而是似乎占到了秦的立场,消除了秦伯的戒心,是谈话得以进行。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亡郑的结果说明亡郑于晋有利而于秦有害,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秦穆公想借此机会捞一把,以扩张自己势力的企图落空。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3)、“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存郑的好处利诱秦伯,与上一层的亡郑之害对比。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二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