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塔课程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 程 设 计 2012年6月 目录 一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1设计任务与目的 3 2设计内容和步骤 3 5 1吸收机理 5 2传质速率方程和吸收系数 5 三 湿法钙基烟气脱硫工艺介绍 7 1 工艺原理 7 2 主要化学反应 7 3 工艺特点 8 4 工艺系统构成 8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8 烟气系统 9 吸收系统 9 石膏脱水系统 9 公用系统 9 浆液排放系统 10 工艺设计计算 11 1 主要标准和规范 11 2 物料计算 11 3 吸收塔设计计算 12 (1)喷淋塔内径设计 13 (2)喷淋塔塔高设计 14 除雾器区设计 15 ()再循环系统设计 16 17 (1) 增压风机的选型 17 (2) 烟气换热器的选型 17 浆液循环泵的选型 17 (3) 氧化风机的选型 18 氧化吸收池搅拌机的选型 18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19 21 1脱硫产物的化学成分 21 2脱硫产物的填埋处理 21 3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 21 六 平面图设计 23 1 一般规定 23 2 总平面布置 23 3 交通运输 24 4 管线布置 24 课程设计体会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6 一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与目的 任务:完成某电厂湿法钙基烟气脱硫工艺流程中吸收塔设计。 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巩固和深化课程内容;熟悉使用规范、设计手册和查阅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2设计内容和步骤 某地处东南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季温暖雨连绵,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干燥,冬季低温少雨雪。 根据当地气象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其特征值如下: 累年平均气压: 1011.0hPa 累年最高气压: 1038.9hPa 累年最低气压: 986.6hPa 累年平均气温: 17.6℃ 极端最高气温: 40.9℃ 极端最低气温: -9.9℃ 厂址处全年北(N)风出现频率为.0%,西北 (NW)风 出现频率为14.7%,(W)风出现频率13.1%,南(S)风出现频率6.0%,东北(WE)风出现频率9.6%,东(E)风出现频率8.3%,东南(SE)风出现频率8.0%,西南(SW)风出现频率7.2%,静风出现频率为13.1%。 电厂所用煤的组成成分:C .7%;灰分 1.1%;S .7%;H 3.2%;水分 9.0%; O 2.3%,每小时煤的用量t,脱硫率90%。1. 1.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烟气量锅炉燃烧的过剩空气系数取锅炉每小时用煤90tSO2浓度和系统钙硫比1.2时,脱硫率达到85-90%);()。 (1)吸收塔 ① 确定吸收塔的类型和大小,塔内气流速度以及停留时间; ② 根据烟气量确定循环浆液喷淋层数,除雾器层数(不超过4层); ③ 绘制1:50-1:200的吸收塔草图,标上各部分尺寸; ④要有详细的技术和说明 (2)总平面图设计 根据前述条件,绘制湿法烟气脱硫电厂的平面布置图(1:200—1:2000):包括处理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及输配水管线的布置。生产性辅助建筑物(鼓风机房、浆液泵房、配电间、锅炉房、机修间、化验室、仓库等)(脱硫设备、污水处理厂及灰场等)、以及生活福利建筑(办公室、车库、宿舍、食堂、传达室等)的布置。 具体要求: ①平面布置应尽量紧凑,在规定的范围内结合远期发展布置,并应考虑施工上的方便。 ②平面布置中应考虑事故排除和超越管。 ③厂内应有道路通向各构筑物,以便运输;合理布置上、下水管、空气管、蒸气管、电缆等管线。 ④厂内应充分绿化,以改善卫生条件和美化环境。 ⑤4台发电机组以及与其配套的实施在图中均要绘出。 图1 双膜理论模型 2传质速率方程和吸收系数 根据双模理论,各种形式的传质速率方程及吸收系数间的换算关系列于表1。 表1 传质速率方程及吸收系数 对于易容气体组分,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最大。当m值很小时,组分在液相中的传质课忽略,这时总吸收系数可以近似的认为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即Ky=ky,这种情况下的传质速率为气膜传质过程所控制,如碱液或氨吸收SO2的过程。 对于难容气体组分,当m值很大时,可以忽略组分在气体中的传质阻力。这时总吸收系数可以近似的认为等于液相中的传质分系数,即Kx=kx。这种情况下的传质速率为液膜传质过程所控制,如碱液吸收CO2、水吸收O2的过程。 对于易溶气体组分,即m值适中时,组分在气液两相中所表现出的传质阻力都不可忽略。这时组分的传质速率受气、液膜传质过程所控制,如水吸收SO2、丙酮等过程。 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物质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