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与宋词
                    
高思网课 
                                                          [古]    苏轼与宋词 
吟诵经典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4.周朗:周瑜,字公瑾,为吴中郎将时年仅 24 岁,吴中称他为“周 
郎”。  
5.雪:比喻浪花。  
6.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  
7.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 
周瑜从容娴雅的样子。  
8.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9.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1 
高思网课 
10.华发:花白的头发。  
11.尊:通“樽”,酒杯。  
1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 
     的感情。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 
激荡,气势雄壮。全词怀古抒情,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 
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 
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苏轼简介 
                          苏轼(1036-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元 1036 年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 
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 “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 
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父亲影响。  
     1056 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 
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 
                                                                   2 
高思网课 
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1069 年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 
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苏轼的许多师 
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 
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 
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 
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 
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 
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 
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 
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 (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 
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 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 
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 
罪名被捕 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 
现力和艺术价值,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