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文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同NPK配比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 1、N:P:K=1:0.5:1(N2P2K2)产量最高。氮用量一定时,NPK比例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2、氮、钾协同促进,一定量的磷能促进氮吸收利用,超过一定量(90kg/hm2) 反不利于高产; 3、氮肥利用率? 不同氮磷钾配比氮肥利用效率差异比较 * 氮肥后移特性与节氮栽培条件下吸收运转特性 处 理 SCUN- SCUN CCFN- CCFN UreaN- UreaN 移栽-高峰苗% 46.31 46.78 54.51 55.90 68.30 64.13 高峰苗-孕穗% 20.09 20.14 16.45 16.78 11.97 12.96 孕穗-齐穗% 3.47 3.09 1.76 1.05 0.61 -0.09 齐穗-成熟% 30.13 29.99 27.27 26.27 19.12 23.00 吸收总N量(g/m2) 20.08 21.16 17.95 18.57 15.89 17.54 基本结论:缓释肥的氮肥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如氮肥后移及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相对延长相一致。 A 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差异 * 处 理 N0 N1 N2 N3 N4 N5 SCU SCU SCU Urea SCU Urea SCU Urea SCU 移栽-高峰苗% 60.23 56.56 54.29 41.7 54.22 43.8 54.94 45.6 56.20 高峰苗-孕穗% 5.26 11.87 14.55 44.7 14.92 44.6 16.38 36.6 16.59 孕穗-齐穗% 2.32 3.08 3.28 -1.4 4.12 -1.5 2.39 -1.1 -0.05 齐穗-成熟% 32.2 28.48 27.88 15.0 26.74 13.1 26.28 18.9 27.25 吸收总N量(g/m2) 13.07 16.71 19.06 17.9 21.41 18.1 23.04 19.0 24.12 品种 Y优1号 准527 尿素 Y优1号 准527 尿素 Y优1号 准527 尿素 Y优1号 B) 缓释肥不同氮水平氮素吸收特性比较 基本结论:与前面研究的缓释肥有相适的特点,即无论用量多少,其氮肥均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一特点与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需肥特性的同步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倒伏已成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7、水稻物化栽培技术 * 烯效唑的抗倒效果研究(两优0293,2004) (I:不施药(CK);II:8.1叶喷施;Ⅲ:9.1叶喷施;Ⅳ:10.1叶喷施;Ⅴ:11.1叶喷施;Ⅵ;12.1叶喷施;Ⅶ:破口期喷;Ⅷ:抽穗期喷施。 II-Ⅵ每667m2喷施烯效唑浓度为200/100万溶液25公斤,Ⅶ、Ⅷ减半)。 处 理 株 高 (cm) 穗 长 (cm) 节 间 长 度(cm) 田面5cm处茎杆粗度(mm) 倒伏 指数 倒1节 倒2节 倒3节 倒4节 Ⅰ(CK) 120.7 27.6 41.1 19.8 18.7 7.2 5.9 303.0 Ⅱ 119.5 25.8 37.8 20.4 21.7 9.8 5.3 360.1 Ⅲ 96.3 24.3 33.1 14.6 12.8 4.5 5.0 123.9 Ⅳ 107.7 26.1 35.5 15.3 14.4 6.2 5.9 219.2 Ⅴ 105.8 27.0 34.4 16.0 14.8 3.5 5.9 157.8 Ⅵ 103.0 25.6 41.3 16.7 11.8 4.5 5.3 155.6 Ⅶ 114.9 26.8 38.4 18.7 19.2 7.8 5.7 229.4 Ⅷ 118.6 26.6 39.9 20.0 18.7 5.7 5.1 345.1 结论:1.倒1~倒4节间总长度除处理II外,其他处理均短于对照。 2.烯效唑对穗长有缩短作用,对植株高度有降低作用。 3.烯效唑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或者抽穗以后施用才有利于降低倒伏指数。 水稻抗倒化学调控应用效果研究 * 处理 有效穗 (万/667m2) 穗 粒 结 构 总粒 实粒 结实率(%) 千粒重(g) Ⅰ(CK) 16.6 221.9 128.3 59.4 30.2 Ⅱ 19.7 185.6 111.5 60.0 30.2 Ⅲ 18.3 191.6 117.8 61.5 30.2 Ⅳ 18.1 194.8 119.7 61.4 30.2 Ⅴ 17.8 201.8 1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