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地震作用计算的一点认识1地震作用的特点2规范规定的-鲁班人.PDFVIP

对地震作用计算的一点认识1地震作用的特点2规范规定的-鲁班人.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地震作用计算的一点认识1地震作用的特点2规范规定的-鲁班人

鲁班人[Ben’s Blog] /weblog 对地震作用计算的一点认识 1 地震作用的特点 地震作用作为影响建筑结构的作用因素之一,一直受到人们重视。之所以不把它同其它作用 因素一样称为“荷载”,是因为地震不是直接作用于结构之上,需要通过土壤、基础把影响传递 [1][2] 到上部结构 。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 年版)中不包含地震作用的规定,应 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地震时,地表的振动形式有很大的随机性,结构的固有特性也千差万别,每个结构所受到的 地震作用就较其它作用要复杂的多。相同大小的地震(震级或震中烈度),位于不同地区的结构 受到的影响会有很大差异;不同大小的地震对某一地区所引起的烈度可能相同,但对不同动力特 性的结构破坏作用却不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中对地震作用的解释是:由 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 规范规定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人们主要研究的对象有三个:地震动(输入)、结构(分析 [2] 体系)、结构反应(输出) 。为了了解结构的地震反应,必须了解地震动和结构本身的动力特 性。这里,了解结构的地震反应就成为我们进行抗震设计的目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第1.0.1 条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以三个水准(小震 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设防目标。具体体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结构 反应的计算和评价上,它们主要有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等。 底部剪力法以建筑的重量k 倍的水平力来模拟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底部剪力法没有考虑 结构的动力效应,认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随地基作整体水平刚体运动,且假定所有质量集中于楼 层,因此仅适用于“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目前设计中最为常用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它把数量足够多的实际地 面运行记录经过统计分析,确定一条或数条随场地土质条件变化的标准反应谱曲线,反应谱曲线 的横坐标是单质点体系的自振周期,纵坐标为体系质点的最大加速度值。常见的结构大都是多自 由度体系,要使用同一个反应谱曲线,就要通过振型分析把结构的振动分解成若干个振型,所以 叫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把加速度-时间曲线(地震波)按很小的时段划分,然后分别对运动方程进 行直接积分,从而得到各个时刻的地震反应。由于需要反复求解动力学方程,这种方法较前两种 方法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对计算机的性能的要求更高。根据结构或构件的恢复力-位移是否线 性变化,时程分析又可分为弹性进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引入了非性线本构之后,将会进一 步加大计算成本,而且其迭代的收敛性也不易控制。规范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才采用 此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在中震和大震计算中,还有一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又称Pushover 分析。这种方法和底部剪力法类似,归根结底是一种静力计算方法,不同的是 Pushover 分析考 虑了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可以得到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的弹塑性反应。 鲁班人[Ben’s Blog] /weblog 3 一些常见误区和认识 3.1 关于地震作用计算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有什么不同 笔者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主要接触的是钢结构,后来才接触混凝土结构,发现很多审图意 见都提到了“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的设计要求。于是便有了钢结构是否也需要有这些性能 要求的疑问(详见笔者博客:/weblog/post/236.html )。现在笔者了解到, 那些“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的要求并不是针对混凝土结构提出的,只是性能化抗震设计的 一个性能目标,如果设定了中震或者大震的性能目标,钢结构同样需要进行中震或大震作用计算。 所不同的是,钢结构材料单一,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比较简单罢了。 3.2 60m 以下的高层建筑是否可不考虑风荷载作用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的第5.6.4 条规定了地震设计状况时荷载和作 用的分项系数,其中对于 60m 以上的高层建筑要考虑水平地震和风荷载的组合作用。但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