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王君殿(讲稿三合一).ppt

“三疑三探”——王君殿(讲稿三合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疑三探”——王君殿(讲稿三合一)

谈谈“三疑三探” 教学法 西峡县教研室 王君殿 一、“三疑三探”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师资力量薄弱。西峡县是全省第二区域大县,是一个偏僻的深山县。由于编制原因,从2001年到2005年全县初中、小学未进一名教师。2005年全县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5岁,且有一半是代课和民师转正。世纪之初,教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讲风盛行,严重制约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0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西峡县位次全市垫底。 2002年中招考试后,全县前10名流失了8人,前50名流失了36人,前100名流失了73人,近到南阳、郑州,远至上海。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 河南省2001年(秋期)开始进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到2005年(秋期)全省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小学、初中)全部进入新课程。 西峡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始于2005年秋期,是全市最后进入课改的县区之一。 2003年,面对即将来临的课程改革,西峡的教育工作者有着太多的困惑:新教材怎么用?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物理、思品学科 课标语句摘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怎么落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感受洋思教学模式 通过《中国教育报》的报道,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的课改经验唱响全国。2003年12月,教研室中学组在教体局孙占梅局长的带领下来到洋思中学的课堂,被那简明易学的流程和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所深深打动。学生优良的展示与评价,让人不禁产生向往:西峡会有如此生动的课堂吗?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 操作流程 a、揭示教学目标; b、指导学生自学; c、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d、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e、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f、当堂训练。 简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教学模式在西峡的推广 在教体局的强力推动下,2004年春期,西峡县开始在初中段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办法是:①培训(理论读本、课堂示范、教学要求);②试点跟踪指导(丁河一中、军马河一中、丹水三中);③交流研讨;④课堂教学竞赛等。至秋期已在各初中推广开来,并开始向小学中高年级和高中辐射。 乡校推广情况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积分体系之中,此为行政推动。 洋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局限性 a、自探提示来自教师,学生被动接受; b、学生主要采用阅读教材进行自探,形式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探究性; c、没有为学生质疑设置平台; d、学生练习来自教师预设,学生被动接受。 在推广洋思教学模式和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2006年秋期,西峡县教研室提炼出“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法)。经过在城区二中、城区二小的一年试验、追踪指导,初步取得成效,2008年春开始在全县初中、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推广。 2009年秋在西峡一高推广,县教研室中学教研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听课。2010年秋西峡一高在学习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山东昌乐二中等)的基础上,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法中引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机制,使课堂中的生生交流更加充分,课堂更为生动。 二、“三疑三探”教学法的 流程及操作要领 所谓“三疑三探”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因而通常有四个环节。这里的“设疑”、“解疑”、“质疑”以及“自探”、“合探”、“再探”构成了这种教改方法的鲜明特征。 “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