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2008年第12期.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权谋,智慧,曾国藩,止学,智典,兵书,谋略,策划,规划,智慧,心理学,交际,口才,处事,成功

缩略图: 作者: 嘉 瑶 出处: 标题: 60后——90后:跨时代情商对对碰 内容: “60后”最大的优势是心态,因为自己本来就是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所 以不会过分计较得失荣辱,也特别懂得人情世故。而70年是一个奇怪的分界线,此后人在 勤勉性、韧性等方面都大大降低,也许这和他们受到越来越多娇宠有关。    ——某 “60后”人如是评价不同代际人的性情特点    60年代员工是核心领导,他们讲理想、 讲责任、讲激情;70年代员工是骨干和主力,他们考虑回报与付出是否利益平衡;而80年 代员工的职场格言是:说走咱就走,家里还有三五斗。    ——某公司老总谈及三代员 工职场责任感时如是说    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情绪极端化。    ——某 “70后”中学老师这样概括他的“90后”学生们    我在谷歌雇用的人基本是“80后” ,在微软雇用的则都是“70后”。他们有更好的世界观,但这两批人也同时存在更大的问 题,那就是情商。    ——李开复这样评价他的年轻员工们    我找男朋友,是大大 地有标准。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 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90后”作家蒋方舟在《正在发育》中如此 描绘她对爱情的期待。彼时她读小学四年级       这是一些有趣的声音,发言人分 别出生于上世纪最后四个十年。他们所谈论的,有自己与其他代际人在心态和性情上的差 异,有责任感受力的不同,有为人处事的风格、适应职场的能力,也有对爱情海阔天空的 幻想。而所有这些细节,透露出的恰恰是同一个主题:情绪智力——也即是为我们通常所 说的“情商”(EQ)。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只是随意撷取这些只言片语,四个不同 代际在观念和风格上的“情商冲撞”便已然显露。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差异自然会造就 情绪风格的不同,而今天,当这四个年代人在亲情、爱情等等人际关系中发生身份的交 叠,他们之间,又会演绎出怎样一番你来我往的“情商碰撞”呢?       1995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首次提出“情绪商数”(EQ)的概念,他将其归 纳为5方面内容:认识自我情绪;妥善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能力;认知并尊重他人情 绪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简而言之,相对于反映人智力水平及理性能 力的“智商”,“情商”更多涵括的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性格的素质乃至心灵的力量。一 个著名的实验是,让一些4、5岁的孩子每人得到一份美味糖果,并告诉他们如果能等到一 小时后吃,便可再获得一份。结果大部分孩子在香甜的食物前无法忍受漫长的等待,可也 有一个小男孩,他一直高兴地给自己唱着歌分散注意力,快乐地等到最后,获得了双份回 报。这是个高情商的可爱孩子,他不仅具有耐心和克制力,而且懂得安抚自己,给焦急的 情绪找个出口。    而另一个更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是,许多年前有一个在美国某石油 公司工作的青年,他学历不高也无甚特长,所做的工作枯燥乏味:那就是每天反复几百次 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是否自动焊接好。但他并没有厌烦,而是更集中精力观察这项焊接工 作,并发现每运转一次,焊接剂就滴落39滴。此后他默默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发明了 “38滴型”焊接机,直接为公司带来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青年,就是后来掌握了全 美制油界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你看,能够成功调节自我心理 和情感,能够在并不怎么如意的景况中建立积极平衡的心态,能够自觉自律地保持求知、 实干的热情并且坚持不懈,“情商”作为一种情感素质所发挥出的作用,着实令人惊艳。 难怪已有心理学家断言:21世纪是人类高科技与高情感相结合的时代,并且,高情商的人 性甚至比高智商的才能更重要。 [1] [2] [3] [4] 下一页 当情商与代际相遇       与智商主要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不同,情商的形成,恰恰同时代、环境、代际文化等 因素有着更紧密和有趣的关联。所以,当我们把上世纪60、70、80、90这四个年代生人作 为“样本”,特别关注一下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商对撞,就显得格外意趣盎然。      60后老爸VS 90后儿子 “有理想”碰上“无所谓”       60后人物:老马, 43岁,建材公司老板 EQ关键词:知足,圆通,有热情    90后人物:小马,16岁, 学生 EQ关键词:自我中心,担当意识较弱,情绪外露而开放    65年生人的老马如 今在北京南城一带小有名气。他做基建材料生意,同时经营一个小餐馆,生意不算太大却 十分红火,加之身边一众哥们朋友前呼后拥,也颇有些“带头大哥”的意思。    老马 常说自己是

文档评论(0)

s132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