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统计学原理相关计算辅导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现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统计分组。 总体的变异性是统计分组的客观依据。统计分组是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它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二、 统计分组的种类 ①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类型分组的目的是划分经济类型,结构分类的目的是研究同质总体的构成,分析分组的目的是研究现象总体内部诸标志间的依从和制约关系。 ②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是将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是将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③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三、 统计分组的方法 (1) 品质标志分组方法 品质标志分组一般较简单,分组标志一旦确定,组数、组名、组与组之间的界限也就确定。有些复杂的品质标志分组可根据统一规定的划分标准和分类目录进行。 (2) 数量标志分组方法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①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a)单项式分组 对离散变量,如果变量值的变动幅度小,就可以一个变量值对应一组,称单项式分组。如学生按姓名分组,均可采用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离散变量如果变量值的变动幅度很大,变量值的个数很多,则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区间的距离称为组距,这样的分组称为组距式分组。 连续变量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其变量值,只能采用组距式的分组方式,且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如以总产值、商品销售额、劳动生产率、工资等为标志进行分组,就只能是相邻组限重叠的组距式分组。 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组距式分组中,若某单位的标志值正好等于相邻两组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适用于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② 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 等距分组是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也就是说各组标志值的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不等距分组即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分组。 ③ 组限和组中值 组距两端的数值称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 称为下限,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为上限。上限和下限的差称组距,表示各组标志值变动的范围。 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组中值的计算是有假定条件的,即假定各组标志值的变化是 均匀的(与组距式分组的假定条件相同)。 组中值=(上限+下限)÷2 ; 对于第一组是“多少以下”: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最后一组是“多少以上”的开口组: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四、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 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 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全距/组距 ④ 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 ⑤ 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学]第9章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ppt
- [工学]第8章虚拟仪器.ppt
- [工学]第9次课材料力学01绪论1-1 1-2 1-3 1-4.ppt
- [工学]第9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ppt
- [工学]第9章Visual Foxpro60及其程序设计郭盈发.ppt
- [工学]第9章同步原理.ppt
- [工学]第一章 MapInfo概论.ppt
- [工学]第一章 光谱分析二紫外可见光度法.ppt
- [工学]第一章 先进制造系统.ppt
- [工学]第一章 微生物采油.ppt
- 绿电2022年系列报告之一:业绩利空释放,改革推动业绩反转和确定成长.docx
- 化学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ERP项目企业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pdf
- 【研报】三部门绿电交易政策解读:溢价等额冲抵补贴,绿电交易规模有望提升---国海证券.docx
- 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pdf
- 绿电制绿氢: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武器-华创证券.docx
- 【深度分析】浅析绿证、配额制和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影响-长城证券.docx
- 绿电:景气度+集中度+盈利性均提升,资源获取和运营管理是核心壁垒.docx
- 节电产业与绿电应用年度报告(2022年版)摘要版--节能协会.docx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系统工程.pdf
- 如何进行行业研究 ——以幼教产业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