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复旦经济-7月份
解读“十二五”规划:产业转移应当动态平衡
陈钊 原创 | 2011-06-07 17:31 | 投票 投票人 标签: 产业转移?平衡?十二五规划?地农转非指标?
在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受到制约、土地农转非指标严格按地区配给的非市场化前提下去判断产业是否应该转移,其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够令人信服 此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几个新提法值得关注,一是首次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二是谈及区域协调发展时,突出了“互动”二字;三是首次把“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单独成篇列出。本文从产业转移时机之辩入手,解读以上几点内容。
从2004-2005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就有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据此有学者认为东部产业大举西进转移的时机已经到来。我认为,在劳动 力跨地区流动受到制约、土地农转非指标严格按地区配给的非市场化前提下去判断产业是否应该转移,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够令人信服。相反,倒是东部发达地区产 业及其人才的聚集还远未完成,而其障碍恰恰也正是户籍制度对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限制,以及土地开发指标配给体系下出现的中西部地区的“过度”工业化。这些 现象的背后,既体现了政府对地区差距扩大的担忧,也与长期以来城乡及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差距有关。因此,“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三大新提法,内在 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 生产要素流动受到制约 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我的理解是,这个“互动”其实质应该是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无非就是 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本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流动的;而后两者流动的难度很大,直接受到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农转非用地指标制度的影响。 劳动力方面,我国城市工业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际上是利用了农村生活状况比较差、收入比较低这一现实,因而能以较低的工资吸纳大量的农村劳 动力。但是城市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的同时,并没有给予他们平等的市民化的待遇。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制约,大量的城市外来劳动力无法享受到与城市户籍人口同 等的公共服务,这就大大挫伤了劳动力流动的积极性,其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所谓的“民工荒”,就其本质而言,并非因为农村没有剩余劳动力,而只是农民工进城 后缺乏社会公共服务待遇,而不堪其劳动及生活环境压力所致,形成了目前这种候鸟式的短期劳动力输出,更有部分劳动力不愿继续再向大城市流动。 土地方面,就其物理属性而言,土地并不会流动,但由于我国有农转非用地指标这一特殊制度,导致了农村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农转非指标)大量土地流 动的可能性。从目前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各地能够使用的非农用地指标已经很少,甚至没有了;而中西部地区对非农用地指标的需求增长就没有那么快,同时, 其土地更多是的粗放式利用,单位产出相对更低,土地利用效率也更差。那就意味着,如果能把更多的指标从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东部沿海地区,就有利于更好地发挥 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集聚作用,也更符合市场的逻辑。但由于各地出于其利益相关,都向中央要农转非的指标,都想开发,都想招商引资,最终都想获得GDP的快 速增长,结果反而导致了土地合理流动的难题。 目前部分省市内部已经有所谓的“指标交易”出现。因为即便同一省内,地区之间发展差异也很大,有些地方工业化很落后,其农转非土地指标根本用不 了。而有些地区则大量需要非农用地,尽管其农地也是有的,但农转非指标已经用完了。那么这个时候,两者就可能达成协议:我把一部分税收划拨给你,而你把用 地指标划转给我。从省内总量上来说,用地指标仍然是平衡的,但是土地利用的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这样形式的指标交易流转中央已经默认,但对跨省的指标交易 目前仍然明确并不允许。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着重提出了区域之间“互动”发展,显然可以看作为打破目前这一现状的积极信号。 产业转移应当动态平衡 回到产业转移时机。我认为,目前我们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到产业大规模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的时候。正是由于前述种种要素流动的限制,使其尚不能进行完全市场化的配置。目前过早出现的产业由东向西转移现象,实际上有很多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是违背效率原则的。 产业是否需要转移,何时转移,怎么转移,应该由企业家来决定,而不是政府通过规划、条例的形式来确定,更不是通过人为限制其它要素的流动去实现的。 不少人看到目前有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就判断产业转移时机已经成熟,这是将要素非市场化配置所导致的产业转移现象,反过来作为其发生的 依据,纯粹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好比你爱吃中餐,但酒店中餐区已经满座了,你不得不选择去其西餐区就餐,如果因此得出结论“你变得爱吃西餐了,所以就去了西 餐馆”,那完全是违背实际情况的。因为西餐区的空位置如果能够坐着吃中餐,你肯定还是会选择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