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阅读之六(总】------写出传记文学的高峰之作(文化圆桌)文档.doc

(星期四)【阅读之六(总】------写出传记文学的高峰之作(文化圆桌)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星期四)【阅读之六(总】------写出传记文学的高峰之作(文化圆桌)文档

网络阅读,如何读(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④) 陈 原《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8日18 版) 网络阅读早已普及,而且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其阅读量、阅读的便捷、阅读内容的五花八门,不能不说远远超过了传统阅读。 然而,这样的阅读也带来了深层的弊端,负面效应正日益显现。 前些日子,一篇文字以撩人的标题经不断推送,被广泛传播。初看内容,还挺能引发共鸣,以当今的认识水准看,道理也很充分,但这篇文字通篇的依据却是某报20年前的一篇评论。尽管引用者也称如今网络文章不靠谱,都是你转我、我转你,不过引用者还是查到了一位名人写的文章,里面也有相同的内容,所以引用者自认为“估计不会有假”。对文章依据的这篇评论内容,开始我也深信不疑,可是后来有人稍稍用了一点功夫,找到20年前的原文,翻开一读,哈,原来里面的意思竟截然相反。其实,传播不实信息,正是当今很多网络文章的特点;而你转我转、轻信传言,恰恰也是网络阅读的特点。 虽说网络让一切无比便捷起来,什么都无需费力,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打开手机,就可以查阅天下,可惜,越是便捷,就越不想费功夫,技术便捷带来的正是思维的懒惰。面对海量信息、大量图文,怎么看都来不及,只能一扫而过,谁有精力潜心阅读?谁还有工夫辨别真伪?过去,捧本书阅读不能不备上字典,不时查阅辞海、翻找相关书籍更是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现在,有谁见过看手机时还兼翻辞书的,即使想翻也没那个环境和心情了。看书是静心下的雅事,与浮躁后的无聊不是一回事。 海量信息对人是冲击,更是诱惑。谁不想了解天下奇闻,谁不想知道观点、想法?可如此泛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筛选?事实上,代替多数阅读者筛选的只能是标题和推手们。标题党这个称呼,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是作者和编者在制作标题时所下的功夫,我们讲新闻史时,绝妙的标题从来都是精彩的一笔;而贬义呢,如今在新媒体中恐怕日渐占了上风,耸人听闻、文不对题、以偏概全、只提一点不及其余,似乎成了制作标题的诀窍。现在的标题常常还要配上惑众的大话,否则就没有点击率,“这才是真相”“马上看,不看就被删了”“赶紧转,不转就不是中国人”“转疯了”,可看了半天,啥也没有,和中国人不中国人也没什么关系,旧闻过了几年再转一遍又成天大的新闻了。 阅读微信是当下的主要阅读,微信群和微信好友是微信的基本来源,可群和好友大多是近亲繁殖,所以发来发去的微信,不是同好就是投其所好。阅读原本是自身修养的提升,好的阅读可以让自己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但近亲繁殖的阅读却常常是自娱自乐,是同等水准以下的互相传递,相左的观点、相悖的事实很难入眼。这样的微信读了半天,如何深省、怎样升华? 网络阅读还要费眼费工夫,于是,如今网络视频脱口秀最时兴。从脱口秀中获取知识,其妙处是,不妨一心二用,有一搭无一搭亦无不可。如今有上千的公号视听节目替代了无数人的阅读,这样的方式比网络阅读还省事,当然比阅读更加快餐化,一听了之,别说查阅、思辨,就是走脑有时都可以省略,讲什么就接受什么。视听节目有无听众,关键是“说书人”的本事和背后团队的手段,调侃的无不来点东北声调,不管有理没理,一番小品式的讥讽已经让你当了段子的俘虏;心灵鸡汤大概要以南方语音为主,细腻的叙述娓娓道来,无论是否确有其事,感性的语气已经让你觉得不无道理。 不可否认,网络阅读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但改变网络阅读的快餐式、浮躁型,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要转变我们阅读时的心态。只有潜心、静心,不急功近利,不为猎奇八卦而阅读,网络阅读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善。 如此读经为何只能造就庸才(金台论道·告别平庸系列谈⑧) 张 贺《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8日 19 版) 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而且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近日媒体报道读经少年的求学经历引发各界关注。曾几何时,这些脱离现行教育体制的学生及其家长被视为勇士,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赌博,输光了孩子的宝贵青春后,造就了一批庸才与废物。 我们不能指责学生,毕竟这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我们必须说,主张孩子脱离正规学校教育去读经的家长难辞其咎,是家长的狭隘偏激毁掉了孩子的青春岁月。 为什么说“读经运动”只能造就庸才?这是因为“读经运动”从根本上违反教育规律、违反认知规律,是注定要失败的。 正如主张读经的家长所强调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造成健全人格的过程。但只靠背诵儒学经典就能造就健全的人格乃至培养出圣贤?这未免太天真了。人是社会动物,人通过与同类之间的交往互动而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单纯的学校教育。现行教育体制固然存在弊端,但集体学习的形式本身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研究证明,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家庭而是同伴。但在“读经运动”中,孩子们被关在深山老林里离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