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的意象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倾城之恋》的意象解读 院 系 人文学院 年 级 2009 专 业 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 班 级 现代文秘Y091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倾城之恋》的意象解读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课题来源 张爱玲小说中营造的意象世界向来为文人学者津津乐道,不惜笔墨。但我们会发现: 以往评论者对于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阐释大多是从纵向概论或横向比较的角度出发,换而言之就是,研究者的目光向来都投向才众“传奇系列”,总是泛泛而谈,文本中常常涉及《金锁记》、《沉香——第一香炉》、《连环计》、《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多篇传奇小说中的意象,而对于《倾城之恋》的意象这一专题探讨的文章甚少。此外,对于《倾城之恋》中意象的解读也往往侧重于“月亮”、“镜子”、“城”、“墙”这几个代表性的意象,缺乏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把握与探究。 鉴于此,本文选择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的意象世界为研究对象,并在拟定论文选题后跟导师商议,得到导师认同后最终确定该选题。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探究《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向大家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意象世界,对于解读作家对于生命、社会及存在的思索以及其艺术个性和审美风格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完善前人相关研究。同时论文的写作对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现状及分析 2003年,杨泽编写出版了《阅读张爱玲》一书,引起了文坛的广泛重视。本台港、及海外(康新,池上子,周芬伶,久蓉,王德威,小虹,平路,胡媛,梅家玲,蔡源煌,彭秀貞,金凱筠,陳思和,李歐梵,陳芳明,照……等)。而各篇所引用的材料及,尤其可以的,。是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 镜子和与其相关的玻璃、茶杯、窗户等物, 虽不起眼, 但被作家赋予不同的功用, 折射出世俗的情缘和人间百态, 深化了作品荒凉的内涵。2009年,曾甘霖的《说不尽的苍凉——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一文中,揭示了《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小说中唯一一篇结局完满的小说,但在这看似圆满结局的背后,却充满着苍凉的色彩,而这种苍凉意味的形成,则归功于张爱玲对那些颇具悲剧意蕴的典型意象的大量运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镜意象。他归纳出:镜子变形、冰冷、易碎、相隔、虚空的特性,使得它成了表达男女之间苍凉情感的很好道具,《倾城之恋》亦因此更具悲剧色彩。同年,莫先武在发表的作品《张爱玲小说中的动作意象》里提出张爱玲在创作过程中将动作意象与镜子意象融合的描写手法(流苏“倒”在镜子上,“抵”着冰凉的镜子,柳原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跌”进了镜子里。) “色彩”意象: 赵京立的《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2007)一文,主要撷取了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 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 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其中归纳出《倾城之恋》中的红色—摇曳出多彩的人生、白色—幻化成生命的虚无、蓝色—渲染出人生的无常。张爱玲善于选择浓丽的色彩引爆鲜明强烈的视觉, 将读者的想象引至作者的思路与视野中, 令读者在生动的感性世界里体味色彩的玄妙与生动, 并且获得新的形象、感受和意义。严军在《张爱玲小说中色彩意象的文化隐喻》中指出,张爱玲运用无色之语的灰、白为底色,勾勒红、蓝、绿等对照鲜明的色彩,以色喻情,依色赋形,内蕴着意象背后的文化隐喻并透出人生底色的苍凉和感伤。倾城之恋中的“灰墙意象,以灰色隐喻黯淡的人生,以红绿对比昭示情欲的暗示与纠结,以色彩对照折射曲折内心和多变的命运。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倾城之恋》意象的研究比较零散、狭隘。本选题对《倾城之恋》意象的深层次解读和全面系统的归纳,无论是对《倾城之恋》文本的艺术价值探究,还是对张爱玲小说意象的透析,还是对张学的推广与传承发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倾城之恋》的时空、色彩、服饰、景物四大意象群和彼此间的联系以及其功能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在解读,重拾《倾城之恋》这一独立文本内部的意象美质。 张爱玲的诸多作品中都运用了“意象”,正如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言: “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首先,谈谈张爱玲的创作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可举例:张爱玲创作中含有丰富“意象”的作品(除本文外),以说明张爱玲善用“意象”,而且意象世界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