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p3 地温场的热传递方程 本章主要介绍地温场的正演问题,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方式下的数理方程进行推导、求解,重点掌握一维热传导方程、传导和对流共存时的热传递方程的推导和求解,为以后使用有限差分、有限元等方法进行复杂模型的正演打下基础,并可深入理解热传递的机理。 计算地热正演问题的热源加入方法: 略去(无热源区域,A=0). 层内热源为常数(A=A0). 热源是空间位置的函数(如A=A0exp(-x/H)),此时,泊松方程的解为: 其中,T0是上界面的温度,Q0是流出上界面的热流密度;h是层的厚度,A0是上界面的生热率,k是热导率,H是生热率减小到只为上边界生热率的1/e=0.368时的特定距离。 如果生热率A=A0为常数,上式简化为: 如果A=0,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 式中温度梯度是常数。 地表周期性热流的传导 热扩散率作为同一周期两个深度z1和z2及其温度变幅 或其相位滞后之差( )的函数来表达,即: 故可由观测野外观测数据计算a值。 需要指出的是地表边界条件 仅表示地面温度变化对地下温度的影响, 如果考虑大地热流值引起的升温和附加的地温梯度,则地壳最上层的温度为: 地温梯度为: 地表周期性热流的传导 设地面一个周期(年)内平均温度为20度,周期变温度幅度为5度,热扩散率为0.01cm2/s,则一个周期(年)内的温度变化与深度的关系如下图: 地表周期性热流的传导 不同深度时的温度变幅与年周期内各时间的关系。 地表周期性热流的传导 考虑大地热流值引起的升温和附加的地温梯度时的不同深度时的温度变幅与年周期内各时间的关系。加入大地平均热流q=0.0615 地表周期性热流的传导 考虑大地热流传导的影响后的不同深度时的温度变幅与年周期内各时间的关系。 3.2 傅立叶定律与热传导方程 如果物体内没有热源,即A=0,则: 式中, 为介质的热扩散率。它表明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a越大,则在同样的外部加热或冷却条件下,物体内部各处的温度差就越小。 如果温度不随时间变化,则傅立叶微分方程式变为 称为泊松方程式。如果A=0,温度也不随时间变换,方程式进一步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式: 可以看出,稳态下温度与a无关。 复习 一维热传导方程 无热源时,方程变为 热平衡时,方程变为 ,方程的一般解为 ,给出边界条件为表面(x=0)处的温度为T0、热流为q0,则可确定 , 方程的解为 当无热源时,方程变为 ,其解为 复习 三维热传导方程的傅立叶方程式: A为生热率, c为介质的比热容, 为密度,为温度,k为岩石热导率,x、y、z为三维坐标,t为时间。 方程右边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方程第一项表示岩石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由传导引起的温度变化,第二项表示岩石内部热源生热导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引起的温度变化贡献部分。 3.3 纯热对流的传递方程 牛顿冷却定律是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热交换的速率与其温差成正比,其表达式为q=a(Tsufer-Ti), 式中,Tsufer为表面温度,Ti为液体或气体的温度,a为换热系数(或热对流系数),其单位为W/(m2·K),该系数取决于影响换热过程的多种因素,它是交替求解流体流动和热分析的结果,也可以是表面温度的函数。 当介质体内部存在流动液体时,由于流体所含的热量将随着流体的流动而流动,因而产生的热对流传递。假定流体的比热为 ,其密度为 ,当流体沿着坐标轴方向的运动速度为Vy时,则由于流体运动而引起通过方向单位面积上的热对流量 ,T是温度变化度数。 3.3 纯热对流的传递方程 其他影响换热系数的因素有换热面的方向(垂直、水平等)、装置的形状与位置及流体的物性等 。气体的换热系数的范围为2~25W/m2K;多数流体为50~1000W/m2K。对于受迫对流,换热系数大约比自然对流相应范围高1个数量级。 3.5 传导和对流共存时的热传递方程 弄清热对流的传递过程对研究区域大地热流及地温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引起许多地热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尤其对于那些受对流因素所控制的地热区域,在地热传递研究中忽略了对流的作用,将会引起严重的误差。 例:垂直流动的地下水流速计算 在均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有地下水垂直运动存在时,即在同时兼有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机制的作用下,一维稳态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可用下式描写: 为温度;c为流体的比热; 为流体密度; 为岩石和流体混合热导率;v为流体在z轴方向上的体积流速,v0时,表示流速向下;v0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