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重要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重要制度

五、明代重要制度 中央政制: 特色: 君主兼理相職: 洪武十三年(公元1390年),明太祖以左丞相胡惟庸謀反為藉口,下詔裁中書省,廢宰相制度,由君主兼理相職。並立下祖訓,子孫不得復立,臣下敢有奏請,論以極刑。 其後,又仿宋制置殿閣,以翰林官入值充之,號曰大學士,無定員,秩不過正五品。論其職掌,不過隨事君主左右,備顧問。如人主有所處分,則奉命制詔。 自成祖之世起,君主遇有大政,多與大學士會商,其權漸重,始有內閣之名。到宣德年間(公元1426至1435年),始有「票擬」之法,內閣遂成政務中樞。 其法為天子收各部院章奏,不與閣臣面商,令司禮監(宦官)發下內閣擬旨。閣臣以小票條陳方法,貼各疏面擬進,再由司禮監攜回宮中。如天子以硃筆可其條陳,則由司禮監攜至內閣制詔。再由司禮監攜回宮中,蓋御璽頒各部院奉行。 自此天子凡章奏皆付內閣票擬,內閣有宰相之實。同時,閣臣或升任侍郎(三品)、或升任尚書(二品),或升任三孤(一品),但仍兼大學士如故,專理閣務,不至本衙辦公。 自景泰(公元1450至1457年),大學士皆由尚書、侍郎升任。自此,大學士秩高權重,朝野以宰相視之。但大學士論其本職,仍不過是天子的私人秘書,政治顧問。 多頭分立,皇帝總其成: 明立國,置中書省直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總理政務。及明太祖廢相,六部皆直屬天子,各置尚書(正二品)一人、左右侍郎(正三品)各一人主之。六部互不統屬,要事皆要請命於皇帝。 明立國,設大都督府統兵,置大都督一人主之。廢相後,依地域分為前後中左右五軍,每軍置左右大都督一人統之。但大都督止有統軍練兵之權,武選及請詣發兵之權仍歸兵部尚書。自此,政軍皆多頭並立,互不統屬,唯天子可總其成。 宦官組織龐大,權力廣泛: 明代宦官得勢,始於永樂一朝(公元1403至1424年)。自此宦官組織漸趨龐大,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又宦官人數眾多,少時亦過萬,多時有十萬多。而且組織獨立,以十二監之一的司禮監管理二十四衙門,朝臣不得過問。 明成祖置東廠,以宦官提督,直接向皇帝負責,專刺朝臣不軌,可隨意收捕朝臣。自此,明代一切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活動,皆有宦官參預。 其受教育之佳,亦史上僅見。自明宣宗之世起,置內書堂,擇宦官資質佳者入內讀書,延翰林官教授。故明代宦官不少精文墨,通典故,可為君主政治助手。 自有票擬制度以來,由於天子與閣臣文書往還,全賴司禮監。故君主經常或委宦官代為批紅,或委宦官擇票擬奏上採用,其不可者駁回。自此,票擬生效與否,大體決於宦官。 監察權重: 明太祖在廢相後,即以都察院代御史臺,專掌監察及議論朝政得失,置左右都御史主之,秩正二品,無定員。明代御史彈劾大臣,皆直達御前,即本院上官亦不可過問。 明代雖裁門下省,但仍保留六科給事中,除掌彈劾百官及議政外,尚司封駁詔旨。凡詔旨下達六部執行前,先由給事中審劾,其不可者駁回,稱為「科參」。可見明代監察機關,不但組織較前代龐大,權亦較重,職掌亦較廣泛。 重視朝臣會議: 明代特重朝臣會議,天子不在場的稱廷議。明制,凡所議的事屬某部,則由該部長貳主持。倘所議事難界定屬於某部,則由六部之首吏部主持。 廷議所得的意見由主持者分項上奏天子,天子不滿意可命朝臣再議。甚至可不顧廷議結果,自行決定。明代又有會推之制,凡六部長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缺,由三品以上京官會推。 對當時的影響: 優點: 組織嚴密,條理清晰:明制大體乃損益宋元制度以來,以六部分理天下政務,五軍都督府統軍,都察院司監察,大政則決於廷議,公卿出自廷推,組織嚴密且條理清晰。明室能在君主荒怠,宦官亂政情況下支持二百多年,可見其成效。清室入主中原,亦大體因襲明制而不改。 取士公平,注重儲才:明代科舉內容雖向為史家詬病,但其考選之公平,則向為史家稱道。且進士出身之優秀人才,選為庶吉士,命於翰林院習事,備為他日大用。故明代科舉出身大臣中,不乏公忠體國,才識兼備之士,清代亦因襲此制而不改。 外戚后妃,無由干政:明代無后妃外戚干政之弊,亦無母后臨朝聽政之事,大體得力於明太祖立下嚴格的祖訓。 流弊: 君主荒怠,輔弼乏人:明代以君主兼理相職,工作過於繁重,即太祖亦以為苦。一般君主更望而生畏,反而不願面見大臣,親裁朝政,故荒怠君主十居六七,其中憲宗十六年、神宗二十三年未嘗接見朝臣。又因無宰相,乏人主持大局,故難言興革。 多頭分立,流弊叢生:明政府多頭並立,只有君主能總其責成,苟君主荒怠無能,群臣不時互結朋黨,攻訐不下。又苟有閣臣以非常手段,成就相業,身後亦不免抄家奪封,如張居正。故有宰相之責的閣臣,類多只能補救朝政一二。 宦官竊權,架空內閣:明代以票擬之法補救君主不願面見閣臣,親裁大政之弊,但內閣與君主溝通,全賴司禮監(宦官)。其後,君主不時把批紅之責委於宦官。故「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奴(指宦官)也!」(明遺民黃宗羲<明夷待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