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佛教哲学之发展四
中國佛教哲學之發展〈四〉 中國佛教哲學的重要派別 僧肇的不真空論 僧肇 (384-414)是南北朝時的佛教哲學家,亦是中國化佛教哲學的奠基人。 其少年貧困,以抄書為生,因此遍讀經史。先是醉心于老莊,後轉治佛學,成為鳩摩羅什的四大弟子之一,以擅長般若學著稱。 以下介紹其「不真空論」 僧肇的不真空論 魏晉時期哲學爭論的中心問題是有無問題,是兩個基本範疇或根本概念。佛學初來中國,首先是用玄學有與無這兩個概念來闡述自己的學說。 僧肇的不真空論 在僧肇看來,當時般若學的六家七宗,大都是把有與無對立起來,事實上是以“無”來解“空”,因而未能真正把握般若學關于“空”的含義。 僧肇以為,般若空宗所講的“空”,不是就有無問題說的,而是就真假問題說的。“不真空”的意思就是:不真即空。 僧肇的不真空論 「萬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無。有其所以不有,故雖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無,故雖無而非無。雖無而非無,無者不絕虛;雖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無不夷跡,然則有無稱異,其致一也。……中觀云:物從因緣故不有,緣起故不無。」《不真空論》 僧肇的不真空論 這段話意思是說,我們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既可以是「不有」【無】,也可以是「不無」【有】。 從自性的立場來說,則事物是「有其所以不有」,即事物雖然是存在的,是「有」,但這「有」只能是緣起的「有」,緣起的有终非自性的有,所以說「雖有而非有」。 僧肇的不真空論 但若從現象的一面來看,則我們又可以說它「有其所以不無」。 事物雖無自性,但事物由因緣相聚而成,存在於某一時空之中,它有某種程度上的實在性,也有其自身的作用及發展規律,故說「雖無而非無」。前一個「無」字乃從自性的立場說,後一個「無」字則是從緣起或現象的立場上說。 僧肇的不真空論 由於緣起法有一定的存在性,故其「不絕虛」,即不是虛無的、甚麼也不存在(nothingness)的意思。 總的來說,我們說事物是「無」,並非絕對的無,只是自性的無;說事物是「有」,也非絕對的有,只是現象的有。 僧肇的不真空論 僧肇論證道: 「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豈待緣而後有哉?譬彼真無,無自常無,豈待緣而後無也?若有不自有,待緣而後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雖有不可謂之有矣。不無者,夫無則湛然不動,可謂之無。萬物若無,則不應起,起則非無。以明緣起,故不無也。 」 《不真空論》 僧肇的不真空論 所謂「真有」,即自性的有,這種有是不需依待任何條件的,其存在是自決的,所以說「有若真有,有自常有」。 事物若是真有,則它應恆久地存在,不會有任何的變化,也不依待任何條件以生起。 僧肇的不真空論 但現象界中的事物,實皆「不自有」,它們都是依於各種條件與因素之聚合而存在,是「待緣而後有」,所以說「有非真有」。 另一方面,所謂「真無」,即絕對的虛無,甚麼也不存在。世界若是「真無」,則這世界當一無所有,而且是恆久的、不變的一無所有,所以說「夫無則湛然不動,可謂之無」 。 僧肇的不真空論 世界若真是虛無,則不應有任何的現象生起,不會有任何的事物存在。 但事實上,我們眼前卻有千差萬別、各式各樣的東西存在,它們只有在某些條件消失的情況下,這些東西才會消失,才變成無。所以「有」只是緣起的有,而無也是緣起的「無」。 僧肇的不真空論 僧肇的結論是:「尋夫立文之本旨者,直以非有非真有,非無非真無耳。何必非有無此有,非無無彼無?」《不真空論》 意思是:尋求佛教聖者立言的本旨,是講非有不是真有,非無不是真無。何必說非有就沒有這個有,非無就沒有那個無呢? 僧肇的不真空論 事物的性格乃「非有非無」,此非有非無亦即中觀所言之空,也即是僧肇所謂「不真空」。 「不真空」的「真」即指「真有」和「真無」,不真有和不真無便是對自性的否定,也就是空的切義。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