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论中西方文学中的复活主题精选.docxVIP

本科毕业论文-论中西方文学中的复活主题精选.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论中西方文学中的复活主题精选

目录摘 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1.研究目的12.研究意义1(三)文献综述11.国外文献综述12.国内文献综述2(四)研究的主要内容21.西方文学中的“复活”主题22.中国文学中的“复活”主题3二、西方文学中的 “复活”极其体现4(一)西方文学中复活原型4(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复活”体现4三、中国文学中的“复活”主题6(一)中国文学中的复活原型6(二)中国文学中的“复活”类型6四、中西文学“复活”原型主题的比较7(一)中西文学中的复活差异性7(二)中西文学中的复活差异性原因8结 论11致 谢12参考文献13附 录 一14附 录 二15正文中文摘要中西文化在历史的长卷中缤纷异常,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与执着展示着其顽强的生命力,揭示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生命存在的永恒性。作为文化长卷中的一种,基督文化在一定程度是这个主题思想的继承者。耶稣受尽苦难复活的故事,留给世人多么可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十字架的象征的是耶稣受难,但是其死亡后的复活却将人们生存之意义引向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同样,中国文化中的死而复生也是一种“复活”,死而复生,可以将人死后进入的世界看做是现世的延伸,这也是“冥婚”习俗能够形成并且得到发展的社会心理,也使中国人的“复活”观念得以形成。中西方文化由于社会、历史等不同,其各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复活”主题也迥然不同。关键词:复活主题、基督教文化、冥婚文化、差异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1],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最终都逃脱不了生老病死,但即使如此,依旧阻挡不了大家对“生”的追求,于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复活”型小说比比皆是。虽然同样是“复活”型小说,但是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复活”的主体、场所和价值观等都大不相同。现今,研究中西方“复活”型小说的学者颇多,但是都各自为政,观点较为分散,需要分析整理。(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在中西方文学中,“复活”型小说的研究较之于之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西方文学中的“复活”型小说数目虽多,但大多都局限于某个问题或者某个领域,缺少相关的比较分析。因此,对中西方文学中的这些“复活”型小说进行相应的分析整理并提出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显得尤为重要。2.研究意义虽然有关“复活”主题的课题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他们研究的大部分是有关于复活的某个方面和某个领域,其研究的重点要么是西方文学中的复活,要么是中国文学中的复活,缺少对中西方文学中的“复活”主题的比较分析。因此,本论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中西方文学作品“复活”主题以及中西方文学作品“复活”主题的比较。加深我们对中西方“复活”主题的全面认识。(三)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大卫.鲍尔(DavidR.Bauer)曾把《马太福音》分为序幕、主体和高潮三部分。高潮部分(16:21-28:20)详叙耶稣的受难和复活。”[2]从此西方“复活”主题开始出现。莫德的《托尔斯泰传》对《复活》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的复活问题做了相应叙述。别尔嘉耶夫在其《俄罗斯思想》详细叙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以宗教为背景揭示人的思想世界,从而使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对文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的关联提供了最形象的注解。日本小南一郎著的《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古代小说》中对中国的冥婚习俗以及死而复生的人鬼恋现象作了详细解释。2.国内文献综述柳泉波所译的《圣经》传入中国后,这使得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圣经。王立明的《基督教文化视野下的托尔斯泰研究》立足于基督教文化,阐述了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宗教原因。胡秋宏与黄丽娟的《毁灭与救赎——关于罪与罚人物的思考》从宗教观出发,对笔下的主人公的命运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刘翘在其所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宗教观》中以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对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精神复活进行了详细叙述。孙嘉慧的《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研究》对《搜神记》的人鬼恋故事进行了阐述,一般都是女子先死亡后复活的情节结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中国古代小说,其中包括复活型主题作品进行了简单扼要的分析。干宝的《搜神记》中的“复活”型主题故事多之又多,这也显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风尚。由此可见,国内学术界对“复活”主题作品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这对我们更深层的了解“复活”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篇论文主要围绕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复活”主题展开叙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复活”主题的原型故事——耶稣复活,以及“复活”主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以《复活》与《罪与罚》为例)中的体现;第二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复活”主题的来源以及“复活”在中国文学作品(以《搜神记》与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