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本溪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doc

21世纪初本溪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初本溪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

21世纪初本溪满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 本溪满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已开展十几年,在《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农业市的总体方案》指导下,与1993年编制了《本溪满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农业部鉴定被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2001年重新修定了《本溪满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并列入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2003年编制《本溪满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技术报告》。十几年,认真贯彻实施《规划》,基本实现了“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巩固十年生态农业建设成果,创造我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21世纪初未来8年的生态农业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好生态为前提。本溪满族自治县是辽宁东部的水源涵养林基地,保护好生态事关省内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本溪满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实施生态强县战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 (一)、十年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十年来,生态农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和持续推进,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1、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 一是林业。通过林业改革和建设林业强县工程,使森林面积达到26.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6%,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十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含迹地更新)58万亩,其中,营造项目林6.2万亩,退耕还林2.7万亩,绿色通道造林2.27万亩,速生丰产林11.1万亩,北方防护林5.5万亩,累计义务植树3000万株,累计投入造林资金3亿多元。同时,10年累计封山育林140.6万亩。森林面积达27.8万公顷,划定国家公益林管护面积171.5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3%,成立乡镇公益林管理站24个。使森林管护有了组织保证。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10年来累计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坡改梯、酸土改良、修筑环山水壕等项目。完成土石方80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增加到10万亩,新修和加固堤坝290公里,新建永久性拦河坝15座。修建小塘坝20座,提水站40处,新建盘龙寺水库的工程已开始实施。 三是小水电开发。10年间全县小水电站发展较快,已建有香磨电站、黄岭电站、松树台二号电站、东营坊一、二、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0800KV,总发量电4100千瓦小时。 四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溪满族自治县十年间先后对清河城镇万利流域、小市镇达官寨流域、碱厂镇大南沟流域、草河城镇黑峪流域、连山关镇汞铜沟流域等35条流域进行了有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65万亩,其中:碱厂镇大南沟小流域治理被省水保局评为优质工程,清河城万利小流域治理被确定为全县样板工程。 五是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面积1.5万亩,有机肥施用量平均每公顷45立方米,年相应减少化肥施用量 0.3万吨,土壤有机质含量2.5%,比1992年的1.9%,增加0.6%百分比,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六是农村能源。为减少能源消耗,几年来累计投资2000万元,完成节柴改灶6万铺,年节省薪炭林12万吨。 七是农村环境治理。乡镇企业“三同时”率达到90%,比1992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八是完成大气环境评价。全县乡镇所在地的大气环境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饮水水源的水质保持或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主要河段地表水保持或达到地面水二级标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个级别。已完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域环评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了全省最好水平。 2、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200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7.8亿元,比1992年的5.2亿元增长7.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元,比1992年650增长5.1倍,主要体现在: 一是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是辽宁东部山区的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抓住我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有利时机,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市中药城相配套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基地的目标。到目前,已累计发展中药材14.2万亩(包括林下药材),年可产中药材3700吨以上,建百亩以上药园68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已成为辽宁中药材重要产区。 二是畜禽养殖。截止去年底,我县生猪饲养量已达到18.4万头,肉牛、奶牛饲养量达到7万头,绒山羊养殖量已达到20万只,为解决林牧矛盾,实施高效舍饲喂养,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增加产值1600万元, 2001年被省政府列为“辽东半岛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 三是绿色食品开发。已建设日光温室500亩,投资资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