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顶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教案
余顶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1目的
明确斜井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斜井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欠挖,保证斜井的开挖作业安全,确保斜井施工质量。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余顶隧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境内,为双线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DK45+900~DK49+730,全长4830m。
3.2斜井工程概况
本隧道斜井设于DK48+5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中线小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70o,斜井水平长度195m,斜长195.87m。斜井采用无轨运输。斜井净空采用单车道断面,纵坡10%,其中斜井与正洞交接段采用2%缓坡。斜井的支护型式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斜井交叉点等薄弱环节衬砌采用降低一级。
3.3自然及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不发育,对斜井无不利影响。斜井XDK0+000-XDK0+040段为长石石英砂岩,强风化为主,节理裂隙密集,岩体破碎,地下水较发育,为Ⅳ级围岩;XDK0+040-XDK0+125段地层为长石石英砂岩,弱风化,岩体较完整,地下水不大发育,为Ⅲ级围岩;XDK0+125-XDK0+195段地层为黏质黄土、砂质黄土,地下水不发育,为Ⅴ级围岩。
4总体施工部署
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工法。石质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4.1 劳力、机具设备配置
开挖作业人员20人;钢架、钢筋网及锚杆施工10人;喷射混凝土作业14人。主要施工机具配置为小型挖掘机2台(或大型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湿喷机2台,压入式通风机3台,钢架弯制机1台等。
4.2 施工便道、施工用电、施工用水
施工便道从斜井向西沿乡村既有油路加宽拉直,经乔沟村、高山镇至310国道,路线长11千米。施工用电采用当地380伏动力电。施工用水采用既有水井取水,高位水池设在斜井上方的山坡上,安全可靠。
4.3施工平面布置图
见图1,施工便道见图2。
4.4测量及试验
控制点见表4.1;控制点示意图见下图。
余顶隧道控制点表 表4.1 点号 纬距(N) 经距(E) 备注 YJ1 3848334.919 519816.8 余顶隧道进口 YJ2 3848116.052 519616.136 YJ3 3848366.932 519627.69 YX1 3848827.803 517173.023 余顶隧道斜井 YX2 3848904.561 517054.712 YX3 3849073.524 517231.811 YC1 3849160.479 514876.541 余顶隧道出口 YC2 3849381.123 514772.955 DJ1 3849017.074 514650.576 DJ2 3849345.447 514491.357 DK45+900 3848250.295 519575.72 余顶隧道进口左线中心 DK48+500 3848879.847 517132.784 余顶隧道斜井进口中心 DK50+730 3849251.418 514858.543 余顶隧道出口左线中心
5 主要施工方法
5.1开挖及支护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开挖线以外5m,上游方向环洞口设置截水沟:洞口边坡及仰坡坡顶开挖线以外5m设置天沟,示意图见5.1.1。
截水天沟与路堑天沟顺接;仰坡坡角设置排水沟,该水沟通过斜向水沟引排至低洼处。隧道洞内侧沟与路堑侧沟顺接。隧道出洞方向为上坡,在洞外1—2米处设路面盲沟一道,以截排洞外汇
水,同时洞外水沟作成不小于2‰的反坡排水,见图5.1.2。
洞口边仰坡开挖边坡为1:1,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高度不大于5m,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边仰坡防护采用挂网锚喷法,钢筋网为Φ8@25×25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3m,1.2m×1.2m梅花形布置,见图5.1.3。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站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湿喷机喷射。在边仰坡开挖完成后,先喷射4cm厚混凝土封闭岩面,然后打设锚杆、挂钢筋网,对初喷岩面进行清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
5.2进洞超前小导管预支护
斜井洞口开挖前,先进行拱部152.5o范围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示意图见图5.2。小导管采用Φ42mm热轧无缝钢管,长3.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2.4m,每环23根。纵向搭接长度1m。锚杆施工外插角3—5o,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