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技能教案下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络腧穴技能教案下载

经络腧穴技能教案下载.doc HYPERLINK 课件教案下载 教 案 No 课程名称 经络腧穴学 专业 针灸推拿 教学时数 周次 教师 辛铭金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章节内容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四节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背诵足阳明胃经循行原文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 2.掌握腧穴定位、主治、分类、操作 3.熟悉腧穴的局部解剖、配伍、腧穴主治概要。 4.了解足阳明胃经经脉病候、络脉、经别、经筋 教学重点 1.足阳明胃经循行原文 2.腧穴定位、主治、特定穴类别、操作。 教学难点 1.足阳明胃经循行原文    2.腧穴的定位、局部解剖及操作。 3.古代体表部位名词与现代体表部位名词。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 板书、挂图、多媒体课件、放映经络与腧穴电视教学片 插页NO 1 教 学 内 容 备注 一、新课前的工作: 1.复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2.复习上一节课与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相关局部解剖知识。 二、新课讲授: 1.配合多媒体课件,分段的放映电视教学片。另可在针灸解剖实验室,讲授经络腧穴局部解剖。 2.充分利用图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3.以归类方式讲授。 4.角色扮演:一学生扮“下肢不遂”患者,根据症状,另一学生为其选取本经穴位,并指出定位。考查学生对腧穴定位及主治的掌握情况。 5.病案举例 6.实验室示教: (1)一学生当模特,教师在其身上划出经脉,点出腧穴。 (2)在电动经络人上点。 (3)学生分小组互相划经点穴,教师巡回辅导订正。 7.考查:分理论与实验考查。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四节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复习、提问 讲授 互动 多媒体课件 电视教学片 实验室示教 考查 插页NO 2 教 学 内 容 备注 本节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经络包括足阳明经脉、足阳明络脉、足阳明经别和足阳明经筋。腧穴,首穴是承泣,末穴是厉兑,左右各45穴。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经脉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第二趾和大趾。其经别、络脉分别与之内外相连接,经筋分布于外部。 (一)足阳明经脉 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1]中,旁约太阳之脉[2],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3]循颐[4]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5],循发际,至额颅[6]。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7]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8],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9]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10],入中指内间[11]。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讲授 互动 多媒体课件 电视教学片 实验室示教 考查 插页NO 3 教 学 内 容 备注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灵枢·经脉》) 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2.经脉病候 (二)足阳明络脉 (三)足阳明经别 (四)足阳明经筋 二、足阳明腧穴 本经一侧45穴,11穴分布于头面颈部,19穴分布于胸腹部,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和足部。 1.承泣* 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1)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动。(2)口眼喎斜。 【操作】 医者押手固定眼球,刺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和大幅度捻转,以免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2.四白*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图2-39)。 【主治】 (1)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2)口眼喎斜。(3)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灸。 3.巨髎 4.地仓* 手、足阳明、任脉、阳蹻之会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 口角喎斜,流涎,齿痛,颊肿。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5.大迎 6.颊车*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喎,口噤,颊肿,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1.0~1.5寸 7.下关*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 (1)耳鸣,耳聋,聤耳。(2)齿痛,口喎,面痛,牙关开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