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如何复习文言文,如何去积累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成为一个难题。本文结合实例,进行粗略分析。 【试题示例】(2007年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试卷)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公元1322),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到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者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兒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兒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剌帖木兒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徭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牧:牧放 B. 乃鞫之,款伏 款:缓慢 C. 兴祖命并执之 执:逮捕 D. 虫死而麦稔稔:成熟 9. 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兴祖任铅山知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
B. 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的时候,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的军费,贼人闻风而逃。
C. 春天大旱,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D. 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 11.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和解题策略】 一、 实词积累
阅读文言文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就很难顺利解答题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实词的积累并不是大海捞针,因为在史传文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实词,这一类词语在课本文言文和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可以不变应万变。
如例文中的重要实词有: “同知黄岩州事”:掌管,主持。“三迁而知铅山州”:升迁,升任。“豪民吴友文为之魁”:魁首,首领。“辄先事戕之”:戕害。“民罹其害”:遭受。“何以牧民”:治理。“俄有告者至”:不久。“佯以不实斥去”:假装。“乃鞠之”:审问,审讯。“款伏”:缓慢。“兴祖命并执之”:捉拿,抓。“狱立具”:案件。“相去仅二十里”:距离。“即夜诣说留之”:到……去。“明日甫入城视事”:第二天;刚刚;处理事务。“一日具五百盾”:准备。“以为大军且至”:将。“中夕遁去”:逃。“虫死而麦稔”:成熟。“宪司考课”:考核。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属于常见实词,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专门列出来记忆。另外,记忆这些实词,以及在解答实词解释这一类题目时,有以下一些技巧和注意点: 1. 借助双音节近义词推断。古文中的实词往往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往往是两个字,不少词语的意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