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大学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围绕两大主题: ⒈提高环境控制质量 ——从创建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向舒适、健康、环保,全面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发展; ⒉争取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 * 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合理用能、降低能耗 ⒈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各种可再生能源 自然通风降温、太阳能供热;地热能、水能、风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能开发应用。 ⒉ 推广、改进各种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变风量、变水量技术的应用、热管技术、热泵技术(包括空气源、水源、地源等)、蒸发冷却、全热交换器余热回收。 * 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⒊ 合理利用现有能源 实现冷、热源多元化用能,电力、燃气、煤并用,电力与自然能源并用,发展热、电联供,扩大燃气供能范围,开展区域供热、供冷。 调整用电高峰,利用分时电价差,采用蓄冷技术,利用夜间廉价电力制冷储存至白天用电高峰期使用。 * 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开发新型设备和系统 ⒈设备开发和系统控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 ⒉ 应用高效传热、变频调速技术,改善设备的能量转换性能,尤其是提高部分负荷下的运转性能; ⒊ 设备向机组化、多功能、智能型和环保型方向发展; ⒋ 各种新型、高效能的控制、调节元器件的应用不断增加; ⒌ 各种新型暖通空调系统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地板辐射供暖、冷顶板、置换通风系统等) * 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创立新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⒈ 整体系统化、可持续性与动态设计、性能化设计概念开始出现并逐渐完善; ⒉ 设计理念由单纯地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向创建舒适、健康、环保,高品质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建筑环境转变; ⒊ 暖通专业设计由计算机辅助绘图(CAD)向一体化软件开发、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最优化分析方向发展; ⒋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计算流体力学(CFD)在暖通专业得到有效应用,为动态特性模拟、能耗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提高系统控制、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⒈ 自动化仪表向组装电子式(或功能模块式)调节仪表、直接数字控制式总体分散型控制装置发展; ⒉ 自动控制系统由单回路、常规模拟仪表控制向多回路、微机控制系统发展; ⒊ 控制理论与应用由单变量输入—输出的经典控制论向多变量求解的现代控制论及大系统理论演变。 第一章 * 供暖通风 与 空气调节 2015.02 第 一 章 建筑环境控制与暖通空调 康侍民 Email: jdksm@21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章基本要求 1. 暖通空调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暖通专业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3.掌握室内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主要系统组成、作用和分类。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第 一 章 * 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一、意义 环境——周围的情况。 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建筑环境——建筑空间内的状况。 包括声、光、热、空气等。 建筑环境控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在建筑空间内营造满足某种需求的人工环境。 暖通空调——改善建筑内部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的建筑环境控制与保障技术。 建筑环境控制工程的任务: 创建健康、舒适、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 建筑环境,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及其他活动中对室内环境品质的要求。 * 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二、简史 ㈠发展历史 近代西方: 15世纪末叶 第一台通风机。意大利达·芬奇 1673年 热水采暖的雏形。英国工程师发明了热水在管内流动加热房间; 100年后法国人把热水采暖用于房间、英国把蒸汽采暖用于工厂和公共建筑; 1877年 美国纽约建成第一座区域锅炉房,开始集中供热。 * 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1834年 用乙醚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诞生; 19世纪后半叶 欧美等工业国在纺织工业中开始应用空调技术; 1904年 美国纽约斯托克斯交易所、德国一剧院建成空调系统; 1911年 美国开利博士发表湿空气参数计算公式,而后形成了焓湿图,使计算更为合理。 * 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㈡我国暖通空调的发展 1949年前 只有在大城市的高级建筑物中才有供暖系统或空调的应用。 1931年 上海大光明影院是最早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物。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援建,带入暖通空调技术,建立了采暖、通风和制冷设备的制造厂。 50年代末 在全国8所院校相继设置“供热、供暖气与通风”专业。 * 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60~70年代 热水供暖、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迅速; 电子工业促进了洁净空调系统的发展; 舒适性空调在一些高级宾馆、会堂、体育馆、剧场等公共建筑中开始采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