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词在新闻作品中闪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动词在新闻作品中闪光

摘 要:动词是最具动感的词,没有动词就无法写活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虽然动词感情色彩没有形容词、副词浓厚,但是,在新闻写作中,大力提倡多使用动词,在新闻写作中把动词用好,才能真实准确、生动形象地再现新闻人物和事件。本文结合新闻作品分析、阐述动词在作品中的精彩表现及作用。关键词:新闻中的动词 动词分析 动词作用   在给学生讲新闻写作的时候,常常提到新闻写作要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要让动词在新闻作品中“闪光”。那么动词在新闻作品中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下面结合作品谈一谈。   一、通过对新闻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   《导师母亲》这篇作品中,运用了大量行为动作描写,开头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1997年9月5日,是我离家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院报到的日子。炊烟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旧的农房上升腾,母亲在为我擀面,这面粉是母亲用5个鸡蛋向邻居换来的。   端着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眼泪一滴滴地滚落……   每次读到这段动作描写,我内心像打翻五味瓶一样难受,眼泪总是在眼眶中转悠。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贫困的家境,连面粉都没有,用5个鸡蛋换来的面粉,这是典型的农村贫困的写照,几只鸡就成了家里的银行,靠抠鸡屁股供孩子上学。   然而,感动人的不是贫困,而是贫困的家庭培育出了一名北大的高材生,这只是感动人的第一步,而更感动人的是这名高材生懂得感恩。一个“端”字,一个“哭”字,一个“跪”字,一个“滚”字,把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理解与爱畅快地表达出来了。   天下多有几个这样的孩子,真是父母的幸运、社会的幸运。面对当前“拼爹”的现象,我发出这样的感慨:平凡的孩子有个伟大的父亲,倒不如平凡的父亲有一个不平凡的孩子。   二、通过对新闻人物动作逼真的描写,挖掘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里写道:   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面前,用手轻轻梳理着母亲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声音颤抖地说:……说完,流着眼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   这里不说“站”也不说“梳”这两个动词,且看一个“贴”、一个“颤抖”,就把孔繁森对母亲的孝心与对母亲的愧疚同时表现出来了。此时,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在二援西藏临行前面对90多岁高龄的老母,心里是一种啥样的滋味?这里的“贴”“颤抖”“磕”都是对老母亲怀有的敬畏与赎罪。相比那些不把父母当回事的人来说,孔繁森是何等伟大。伟大人物之所以有伟大之处,就是因为他们怀有一颗敬畏他人之心。   三、通过对新闻人物动作的直接描写,弘扬英雄人物的大无畏精神   《人民崇尚这颗星》这篇广播新闻里写道:   那是8月17日早晨,徐洪刚回云南省彝良县探亲归队,踏上了开往四川宜宾的长途汽车。汽车在连绵起伏的乌蒙山区行驶。突然,车内一个歹徒拔刀向一名女青年勒索钱物,滋事寻衅。车上的旅客一时愣住了。这时,徐洪刚“腾”地站起来,跨前一步,推开歹徒,用身子护住女青年,大喝一声:“住手!”歹徒的三个同伙手持匕首同时向徐洪刚扑了过来。徐洪刚凭着一腔正气和在军营里练就的本领,徒手和四名歹徒搏斗。   用“站”“跨”“推”“护”“喝”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徐洪刚面对歹徒的英雄气势和毫不犹豫、勇敢无畏、正义凛然的精神,英雄的高大形象就站立在眼前。   四、通过对新闻人物身边的人物动作的描写,展现新闻人物的伟大   《人民崇尚这颗星》这篇广播新闻的开头有这样一处动作描写:   8月17日,在云南、四川交界的乌蒙山下,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在公路上急驰。车内后排座位上躺着一位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他浑身是血,脸色苍白,呼吸困难。一位地方干部跪在旁边,双手托着他的头部,随行的医护人员一只手举着吊瓶,另一只手按着他的脉搏,不停地催促司机开快点,再开快点!   这其中最后一句,写的是一名地方干部和一名医护人员抢救徐洪刚的动作,一个“跪”的动作,写出这个干部对战士的敬佩,一个“托”的动作,写出这个干部小心翼翼的救护;一个“举”的动作和一个“按”的动作,把一个医护人员的敬业与对英雄的敬重都表现出来了。   简短的几句话中,几个传神的动词就表现出了两个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五、通过对不同人物动作的对比描写,透视人物内心,传达强烈感情   《香港热土祭洒社稷坛》中有两处动作细节:   第一处以新闻背景事实再现136年前屈辱的场面:   当时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里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放在一个口袋里,交给在场的清朝官员,然后,再强迫这些官员把这些泥土交给英国人。   这个细节一连用了几个动词,特别是“抓”和“交给”两个动词,把当时英国人的蛮横、傲慢、无理、欺人逼真地再现出来。   第二处写单士元老人把五色土洒向社稷坛:   单老伸出颤抖的双手,慢慢躬下身去,从一个精致的木罐中捧出香港的热土,凝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