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ma》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 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_ 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目标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一、解题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 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2.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三)欣赏品味 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信地信物?? 信国联??????????????自欺力(直接反驳)?????自欺欺人的脂粉 求神拜佛?????????????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自信力(间接反驳)?????盘骨和脊梁? 舍身求法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4-201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doc
-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5-2016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莘县2018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新人教版.pdf
- 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PDF版,解析版).pdf
-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7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扫 描 版).doc
- 河南省召陵区2015-2016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doc
-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5-2016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
- 河南省太康县2014-201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doc
- 河南省新乡市2016-2017年上学期初三年级名校期中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河南省新乡市一中2016—2017年上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1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 死》教案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教案1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1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故乡》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14-2015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浙江省宁波市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