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变形监测的基本方法
沉降监测常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或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采用小角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导线法等,对建(构)筑物的倾斜监测则主要通过水准仪或经纬仪间接测量。工程建(构)筑物的建设大规模化,其对监测方法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传感技术的发展,监测方法的革新导致监测技术智能化、自动化。主要体现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测量机器人、测斜仪、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裂缝计、水位计等仪器设备的出现,以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遥测监测系统产生。基于此,本章介绍变形监测的基本方法。
3.1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按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分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对位于待测定高差的两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测得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一般适用于较为平坦地区;三角高程测量是用全站仪测定垂直角与距离,按三角原理计算两点间的高差,适用于非平坦地区。水准测量是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
3.1.1水准测量原理
图3-1 水准测量原理
图3-1所示,A,B两点的高差为:
(3-1)
而B点的高程为:
(3-2)
式中表示由A到B的高差,若写成,则指从B到A的高差。若水准测量是从A点向B点进行,则称A点为后视点,其水准尺读数为后视尺读数;称B点为前视点,其水准尺读数为前视尺读数。A点和B点的高差有正负:高差为正,表示B点比A点高;高差为负,表示B点比A点低。
以上利用高差计算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由图3-1可知,A点的高程加后视读数等于水准仪的视线高程,简称视线高程,设:
(3-3)
则B点高程等于视线高程减去前视读数,即:
(3-4)
由式(3-4)用视线高程计算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程法。当需要安置一次仪器测得多个前视点高程时,利用视线高程法比较方便。
3.1.2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是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
1) 水准路线的形式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分布情况和实际需要,水准路线一般可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如图3-2所示。
图3-2水准路线图
a. 附合水准路线。图3-2(a)所示,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沿待定水准点1,2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B所构成的水准路线。
b. 闭合水准路线。图3-2(b)所示,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沿待定水准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水准点A。
c.支水准路线。图3-2(c)所示,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沿待定水准点1,2进行水准测量,其路线既不闭合也不附合,而是形成一条支线。支水沿路线应进行往返测量,以便通过往返测高差检验测量的正确性。
2)附合水准路线成果检核
图3-2(a)中,已知起点A、终点B的高程,故A、B间的高差理论值为:
(3-5)
符合水准路线的测量高差与理论高差之差即为高差闭合差,用表示:
(3-6)
3)支水准路线测量成果检核
支水准路线一般需往返观测。由于往返观测的方向相反,因此往测高差总和与返测高差总和的绝对值应相等而符号相反,即往、返测得高差的代数和理论上等于零。支水准路线往、返测得的高差闭合差为:
(3-7)
4)水准路线高差的容许值
由于仪器精密程度和观测者分辨能力的限制,加上外界环境影响,观测中不可避免含有误差,闭合差即为误差的反映。当在容许范围内时,认为精度合格,成果可用;否则,应返工重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容许高差闭合差是研究误差产生规律和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提出来的。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规定: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和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满足表3-1要求。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满足表3-2要求。
表3-1 一二等水准测量精度
测量等级 一等 二等 0.45 1.0 1.0 2.0 表3-2 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等级 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闭合差 环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一等 1.8 - 2 3 二等 4 4 4 6 注:——测段、路线长度,km;当测段小于0.1km,按0.1km计算;——附合路线长度,km;——环线长度,km;——检测测段长度,km, 5)闭合差的调整
闭合差按与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权重分配,并反其符号改正到各相应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
按距离:
(3-8)
按测站数:
(3-9)
改正后高差为:
(3-10)
式中,——第i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及改正后高差;,——路线总测站数与总长度;,——第i测段的测站数与长度。
6)高程的计算
根据改正后高差,从起点A逐点推算各站的高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