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管营销]孔子哲学与现代领导
第二章 修身务本
——孔子领导思想的现代解析
一、孔子的“领导”活动简历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先祖系宋国贵族,后为躲避战乱,逃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定居下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鲁国的陬邑宰,但到孔子时,其贵族地位业已丧失,其社会地位随之一落千丈,所以,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1]但是,贫贱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消磨孔子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了30岁就学有所成——“三十而立”[2],并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从30岁到51岁之间,孔子除了讲学,还参加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如,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孔子会见了来鲁国访问的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孔子季氏“八佾舞于庭”提出批评,指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孔子与齐景公论政;鲁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孔子对晋国赵鞅铸刑鼎一事提出批评;……到了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出任鲁国的地方官——中都宰[2]。
在出任中都宰之前,孔子也曾经担任过“小吏”,20岁时(前532年),曾担任季氏家的委吏[3],21岁,担任季氏的乘田吏[4]。但是,这些职位地位卑微,而且,不直接接触国家政事,所以,孔子的领导才能没能得以施展。出任中都宰一职,对于孔子来说,虽然来的晚了些(孔子时年51岁),但毕竟有了自己一显领导才能的机会。
孔子做中都宰时间不足一年,但“政绩”斐然。根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主要从制定礼制入手,对社会秩序进行了整顿,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整治得井井有条。“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无文饰雕画,不诈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木为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聚土以起坟者也不树,不树松柏行之一年”,是说,孔子在担任中都宰的时候,为当地百姓制定里一套养生送死的制度,将年长与年幼者的饮食标准做了区分,根据人们智力、体力等方面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工作,并要求男女应当分路行走,路不拾遗,提倡节俭,等等。由于孔子的措施收效甚大,所以,“西方之诸侯则焉”,就是说孔子的领导措施,成了中都周围地方官和鲁国邻国的学习榜样。为了表彰孔子领导地方有方,鲁定公亲自召见孔子,对他说:“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满有把握地说:“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1]
从孔子担任中都宰的政绩看,孔子的确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2]。在小司空职任上,孔子同样干得非常出色——“乃别五土之性,五土之性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所生之物各得其宜咸得厥所。”后来,孔子“由司空为鲁大司寇。”[3]司寇是鲁国最高司法长官,其地位与三卿——司徒、司空、司马——并列,而三卿都是由鲁桓公的三个儿子世袭,所以,孔子担任的职务已经是官员中的最高层次了。所以,孔子的上任,引起许多贵族的不满,他们暗地里对孔子极尽诋毁之能事。但是,孔子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司寇的职责是负责国家诉讼案件。关于孔子在这方面的领导实践,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从散见的材料看,孔子在司法实践中所遵循的乃是德主刑辅,以教化为上的路数。而且,这一领导方法,取得了卓著成效。“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粥(鬻)牛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也。”[1]这是荀子对孔子事迹的一段追述,是说,由于孔子的名声太盛,所以,他要当司寇的消息一传开,羊贩子沈犹氏就再也不敢早上卖羊之前先用盐水饮羊,坑害买主了;公慎氏此前对妻子淫乱乡里不闻不问,听说孔子要当司寇了,赶紧和妻子离了婚;慎溃氏生活奢侈无度,生活起居都不符合礼制的要求,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听说孔子要做司寇,吓得他赶紧逃到齐国去了;那些贩卖牛羊,借机哄抬物价的人,再也不敢垄断市场,互相勾结了。虽然荀子的记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是,孔子以自己良好的领导形象在鲁国树立了非凡的威望看来是不虚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效果。按照《孔子家语》的说法,“以德治国”实为孔子领导司法工作的基本方略——“设法而不用,无奸民”[2]。
孔子担任司寇之职只有3年。其间,不仅能够对鲁君竭尽忠诚,而且,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率先垂范,一步步将自己的政治理想转化成切实可行的领导目标并加以落实,如其在中都宰职务上的制礼运动,在司寇职务上的“以德治国”等,孔子的领导实践证明,孔子不仅有一套领导理论,而且具备卓越的领导艺术。
孔子在鲁国的政绩,早就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而夹谷会盟[1]中,孔子所表现出的驾驭复杂形势的高超才能,更使齐国惴惴不安。于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