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考试复习资料第五单元.doc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考试复习资料第五单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考试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考试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考试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字音 柑橘(jú)萎(wěi)谢花瓣(bàn)悠(yōu)长三棱(lénɡ)镜灼(zhuó)伤蜜腺(xiàn)分泌(mì)并蒂(dì)蒲(pú)班克花卉(huì)花冠(ɡuān)花萼(è)褪(tuì)色充沛(pèi)裸(luǒ)子植物 二、词语解释万紫千红:这里形容花的颜色丰富。 三、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浙江宁海人。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了花的色彩由于他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们的作用的结果。 五、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由此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 第二部分(2-10)具体说明花儿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 第一层(2-7)说明花儿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8-10)说明花儿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 第三层(11-12)概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六、写作特色 1.以歌曲名为题,以问为题,以题贯穿全文。 2.文章的结构严谨,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 ⑴逻辑顺序: A、从现象到本质: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质——造成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 B、从主到次,从内到外:介绍花朵呈现红色的六方面原因时,从“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到“还需要……”、“还有……”等相对次要的原因:从花朵自身条件(物质基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到外部的因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⑵时间顺序:例如介绍自然选择时,“从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到后来出现的被子植物,以时间顺序说明昆虫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3.科学性强,语言深入浅出。 七、课后思考与练习 (一)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课文中从哪些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答:本文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科学说明。 2.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答:A、明确提示文章说明的中心。B、以设问的形式出现,起到提示说明角度及内容的作用,使说明层次清楚,步步深入;c、间隔反复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文章语言的美感,增加文章的艺术色彩。 (二)课文标题借用了一首著名歌曲的名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说说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1.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标题,易于吸引广大读者关注,激发阅读兴趣; 2.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看,应该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颇富诗情画意,与全文格调一致; 3.概括了文章的说明范围,浓缩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真我风采”“让我们荡起双桨”“掀起你的盖头来”“欢乐颂”等常被作为文章的题目,以此浓缩文章内容,增加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拓展延伸 写出带花的古诗词名句: 示例: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来。⑷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一、字音 濒(bīn)临栖(qī)息灰烬(jìn)摄(shè)取地壳(qiào)滥(làn)伐驯(xùn)化疟(nüè)疾 二、词语解释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层出不穷:接连不段地出现,没有穷尽。 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 连锁反应: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跟着发生变化。 三、文学常识 作者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剑桥大学教授。代表作《火星,我的家园》(本文出自于此),收入《剑桥文丛》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形成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地球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雨林正在以每分钟27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二部分(第2~5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些物种,同时揭示了雨林遭到摧毁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6~10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第四部分(11~13):人类:如果雨林遭到完全的毁灭,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六、写作特色 1.列数字与作比较相结合,能把事物和事理说得清楚明白,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举出课文实例分析) 2.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释事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