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年级语文上第2课诗两首课时跟踪检测.doc

2017年高一年级语文上第2课诗两首课时跟踪检测.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一年级语文上第2课诗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2017高一语文上第2课 诗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课时跟踪检测(二)诗两首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鲁豫的阳光招牌笑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待人一向态度谦和,不论遇谁,都付之一笑。 B.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解析:选B A项,“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句中指友善,不合语境。B项,“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c项,“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不能形容“流派”,且与“呈现”重复。D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合语境。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五四放歌》《天路》《致橡树》……近日,2016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8226;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幕。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修饰限定承办演出的时间段;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和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④⑤③ 解析:选B 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4.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解析:选A 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任选两句进行扩展,每句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1)黄昏,我在海边 (2)戴望舒在雨巷 (3)徐志摩告别康桥 答:   参考答案:(1)黄昏,夕阳如血,我站在海边,惊涛骇浪拍击着脚底的岩石,像孩子的呜咽,像夜里的狼嚎,像台风夜里的呼啸,可是,这些声音都不能掩盖我心底如海浪般的悲伤。(运用了比喻及排比) (2)戴望舒,穿着一袭深色长袍,如一棵挺拔的树,直直望着小巷深处,眼神似乎直直望向了天边,望向了小巷另一边如丁香花般的女孩。(运用了比喻、夸张及比拟) (3)徐志摩,挥一挥衣袖,衣袖中掉落下了一片云彩,那是他如油纸伞般悠久的青春,再挥一挥衣袖,回头看看这青葱岁月,告别康桥。(运用了比喻、比拟)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① ,也许会把它当成一首单纯抒写愁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去理解;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 ,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 解析: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其后的“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可知,①空处应填“不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之类的内容。由“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作为象征”可以看出,②处要填的内容应该与用象征手法分析诗歌有关。 参考答案:①不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 ②可以从更深一层去发掘其象征意义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