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理化生]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ppt

[初一理化生]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理化生]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简单地一步就能完成的,而往往是分步进行的。化学反应经历的途径叫做反应机理(或反应历程)。    * 2.4.2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控制 1.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一般分为两类: 一次(原生)污染物,即由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的; 二次(次生)污染物,是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热和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后者往往危害性更大。 * 氮氧化物:NO、NO2等 NOx是形成硝酸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毒性比CO高10倍左右。 硫氧化物:SO2、SO3 (SOx) 硫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煤,是形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气体。 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包括尘(飘尘、落尘)、烟、雾等。 烃类CxHy(或简写为 HC) 主要来源有炼油厂排放气、油品的不完全燃烧。 CO和CO2 人类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毒害是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 * NOx CxHy O2 紫外光 逆温层 O3 85% PAN 10% 醛等 光化学烟雾 引发反应 成因总反应 危害 强氧化性、强刺激性,会引起红眼病等。 光化学烟雾 * 小高炉炼钢 土法炼锌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 自治县二塘镇 * 工人所在的金属表带磨光部有130多名工人,他们每天都要接触二氧化硅、重金属、三氯乙烯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物质。 一名工人展示自己体检的胸片 30岁的人60岁的肺 — 工人“重金属中毒” 《北京青年报》 2002年12月23日 * 山窝里的冶炼厂修了一条200多米的烟道直通向山顶的烟囱。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七建乡和三角乡之间。 人民网,2002年12月15日04:15 土法生产砒霜 天真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身上这些会发痛发痒的斑点意味着什么。 * (1) 固定源排放的废气比例较高、污染严重 (2) 燃煤大国,属煤烟型污染。 (3) 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 2 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特征 原因: 煤为主要能源,废气一般虽经除尘但未脱硫 民用煤比例过高 燃煤设备热效率低 发展中国家 * (1) 消除烟尘 (2) 二氧化硫的控制 石灰乳法: 主要技术措施: 改进产生污染源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更换燃料或使用清洁能源 净化排出的废气 3 大气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原理 * (3) 汽车废气治理 六环牌 HX-OEM-3C-I 型三元催化剂 当前 Pt、Pd、Ru 催化剂 (CeO2 为助催化剂、耐高温陶瓷为载体) 可使尾气中有害物质转化率超过 90%。 * 2.4.3 全球性大气污染 1. 酸雨 酸雨、全球气候变暖与臭氧层的破坏是当前困扰世界的三大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酸雨又称酸沉降,它是指 pH5.6的天然降水(湿沉降)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干沉降)。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酸雨 H2SO4/HNO3 ≈ 10/1,而发达国家为 (1~2)/1。 1999年度全国降水污染状况 * (1) SO2 + H2O = H2SO3 2H2SO3 + O2 = H2SO4 SO3 + H2O = H2SO4 (2) 3NO2 + H2O = 2HNO3 + NO 酸雨对水体、森林和土壤都有重要影响,如使石灰岩溶解,海岸线后退,树木枯死,造成的损失很大。1998年我国划定“两控区”,要求严控酸雨和SO2排放。 酸雨的形成 * 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让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属长波红外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CH4、N2O、CFC、O3 等多原子分子。 2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 100 80 60 40 20 0 透射率 T/%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波长 (b) CF2Cl2 (a) CH4 图2.8 CH4 及 CFC-12 的红外光谱图 * 表2.6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现有浓度、增长率及对增温的作用 名 称 现有浓度/(mL·m-3) 估计年增长率% 对增温的作用 % CO2 350 0.4 55 平流层O3 0.1~10(随高度变化) –0.5 对流层O3 0.02~0.1(随高度变化) 0~0.7 CH4 1.7 1~2 15 N2O 0.3 0.2 6 CFC-11(CFCl3) 2.3×10-4 5.0 24 CFC-12 (CF2Cl2) 4×10-4 5.0 * 龙卷风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