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oc

基于熵值法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熵值法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 张小君1,徐中民1,2,钟方雷2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摘要]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是城市的总追求目标,生态城市能较好的体现这一目标要求。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的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了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2002-2010年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并对2011-2015年生态综合指数做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2007年生态化水平最低,综合指数为0.212;2010年生态化水平最高,综合指数为0.306。根据城市生态化水平分级标准,张掖市生态化水平较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协调度得分较低是导致城市生态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从城市生态综合指数整体变化趋势看,呈缓慢上升趋势,表明张掖市的城市发展是朝着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经预测,2011-2015年张掖市生态化水平继续呈平缓上升趋势,到2015年张掖市生态综合指数为0.35,是2007年的1.7倍,生态化程度达到一般水平。结合研究结果,就张掖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熵值法;张掖市 1引言 自1898年英国E.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后,引发了城市生态思想[1]。之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2],比较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3],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如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十项计划[4],原苏联生态学家N·扬若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的栖地[5],国内的马世骏和王如松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和生态控制论原理[7]。生态城市超越了单层生态保护含义,广泛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8]。进入21世纪,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9]。生态城市可以理解为:“生态城市是以现代生态学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系统的科学调控为手段,追求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城镇型人类聚落地”[10-11]。 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是一座典型的绿洲城市,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张掖市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雪线上升、森林萎缩、草原退化、土地盐渍化沙化、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是张掖市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构建张掖市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值,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张掖市2002-2010年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并对2011-2015生态综合指数做了预测。通过现状评价和预测,可以揭示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绩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以反映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矛盾和资源环境问题,可以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有效的调控对策,从而为该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开展生态城市评价研究的首要条件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由于城市系统是由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构成的综合体。各个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生态网络结构关系。如果城市生态化水平高,则表明城市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因此,建立一个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和协调度指标,本文参照宋永昌(1999)和宋冬梅(2004)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2,13],并进行适当的修改,构建指标体系(表1)。 2.2 评价标准的选择 本文制定生态城市评价标准的原则:(1)参考国际标准值或国家标准值;(2)参考国内外良好城市的现状值;(3)参考国内城市与区域的有关工作的指标值,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标准等来类推确定其标准值;(4)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指标替代。据此,本文拟定生态城市评价表(表1)。 表 1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系统层 子系统层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标准值 依据 生态综合指数 结构 人口 结构 人口密度(人/km2) 600 参考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