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docVIP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2.下列近代重要文献,按照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 ①《资政新篇》 ②《海国图志》 ③《法俄革命之比较》 ④《新学伪经考》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3.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1919 年报道中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 A.掀起二次革命 B.倡导“实业救国” C.倡导民主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 4.乾隆和嘉庆时期学者官员大都热衷于刊印自己的诗集,但道光时期的学者官员大都出版与时政有关的著作。这种变化说明了道光年间( ) A.经世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控制逐渐加强 C.传统文化日趋衰落 D.“中体西用”的影响 5.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 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7.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8.1915年底,梁启超撰文说:“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这说明此时的梁启超( ) ①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思想与时俱进,政治上更趋进步 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④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 ) A.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B.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 C.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D.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 10.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1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13.“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