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五、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特点: 优点: 1. 具有极高的效率: 许多微流控芯片可在数秒~数十秒时间内自动完成分离测定或其他复杂的操作,分离分析速度常高于相应的宏观分析法1~2个数 量级。这种快速的过程是因为在微米级的通道中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很快的传质速率以及结构尺寸的减小。 2. 试样与试剂消耗甚微(数微升水平) 3. 易制成功能齐全的便携式仪器用于各 类 现场分析监测。 4. 耗材少,有利于普及。 局限性: 目前情况而言,体积大,功能不全, 制作成本偏高。 §5 微流控芯片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流控分析芯片技术在环境监测分析方面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用于环境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工作。 环境样品的来源主要是水源、大气和土壤三个方面,由于大多数环境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含量极低,且基底十分复杂,干扰组分多,同种元素以多种形式存在,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等特点,所以,在分离测定前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富集处理。 1. 水样中污染物的分离测定 Petr Praus利用毛细管等速电泳和毛细管区带电泳完成了饮用水中亚氯酸盐的检测.用电导检测法检出限达到了0.012 m g/L ~ 0.017mg/L . 曾小岚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环境水样中溶解态的钙、 镁、 钠等金属离子进行分离检测 ,4.5 min 内钙、 镁、 钠3种金属离子完全分离 , 而且试样预处理简单 , 重现性良好 , 回收率为94.8~105.8 . 毛细管几乎可以分离除挥发性或难溶物之外的各种分子. 再如以热透镜为检测器测定水样中的 Co2+、Fe2+、K+等。 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H3、NH4+、NO3-等 化学发光法测定Cr3+, 检测限可达10-7 mol/L ˉ - 2. 气体污染物的测定: 在芯片上加工一个多种气体选择性处理单 元(内容积640微升左右)、两个SnO2气 体传感器检测单元(内容积270微升左右), 通过一系列管路和微阀的组合,对微量待 测污染气体进行检测。 两个SnO2气 体传感器中,一个厚膜, 一个薄膜。 薄膜传感器对O3、NO2敏感(400 oC) 厚膜传感器对CO、CH4敏感(500 oC) 因此可对CO、NO、O3、NO2、CH4等污 染气体进行检测。 3. 微气相色谱分离系统选择性的分离分析 挥发性化合物: 在1.0 ~1.5cm2的硅片上刻蚀出40 ~ 100微米寛、30 ~ 40微米深的微通道,内 壁覆盖固定相,再键合上一片玻璃,这一 系统可在74ppm的二甲苯背景下,有效的 分离检测 75ppb 的二甲基磷酸甲酯和 1 ppm 的水杨酸甲酯。 还可有效的分离分析一系列C8~C17的脂肪 酸甲酯。 第七章:微流控分析芯片技术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提出与发展主要来自于环境及材料科学发展中对更多、更准、更快的获取物质成分信息的需要。这种芯片就是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将微通道、微阀、微泵、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窗口和连接器等功能元件集成在芯片上而构成的微型全分析系统(μ-TAS)。 μ-TAS 的目标是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 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到微芯片 上,因此,有芯片实验室的叫法,最终实现分析实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 §1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结构与制作 一、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特点 1. 是一种以微通道为网络,将微泵、微阀、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集 成系统。对加入微通道中的流体进行控制与分离测 定,以完成多种分析功能,如采样、稀释、加试 剂、反应、分离检测等。 2. 面积约为几个cm2 . 3. 微管道宽度与深度为μm级。 4. 所用材料除硅片、石英、玻璃外,还可是 有机化合物如环氧树脂等。加工技术除微机电加工 外,还有模塑法、热压法、激光烧蚀法等。 二、芯片的制作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