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5-2016届八年级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docVIP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5-2016届八年级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5-2016届八年级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doc

八年级语文阶段练习卷2016.3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 ①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 ?归思方悠哉。 ⑤ ,相伴过年华。 ⑥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⑦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白居易《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与无奈的句子是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翡(fěi)翠 锤练(liàn) 奇崛(jué) 忍俊不禁(jīng) B.倦怠(tái) 绣(xiù)彩 丰腴(yú) 不折不挠(ráo) C.伫(zhù)立 热忱(chén) 亵渎(dú) 拈(niān)轻怕重 D.解剖(pōu) 秘决(jué) 迸(bìng)溅 强(qiáng)聒不舍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B.一食或尽粟一石:同“饲”,喂养 C.故虽有名马:所以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6.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 (1)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2)“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3)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4)“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2)(1)(3)(4) B.(4)(2)(3)(1) C.(2)(1)(4)(3) D.(4)(2)(1)(3) 二、阅读与赏析(共34分) 诗歌阅读与赏析(4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唐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中的一个“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B. 次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 C. 诗的三、四两句是物象构成之境,描写了秋天雨后花尽、落叶满庭的景象。 D.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此诗正是一首情境交融的佳作。 8.诗作最后一句中的“乱”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