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光华04第十二章竞争与合作
人际之间的社会心理学 第十一章 竞争与合作 第十一章 竞争与合作 第一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 第二节 竞争与合作 第一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 一、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与社会干扰(social interference)的概念 一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和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益的增加,即社会助长。 由于和别人一起活动或由于别人在场引起了行为效益的减少,即社会干扰。 日常生活经验 众目睽睽之下,报告论文者语无伦次? 啦啦队的呐喊助威,使球员们士气大增? 二、有关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研究 最早关注这种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家是Nerman Triplett。他在1897年就着手研究他人在场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他进行的骑车人车速比较测验发现,在骑车75英里的测验中,一个人单独骑车,车速时每小时24英里,有人跑步陪同,每小时31英里,有人骑车与之竞赛,每小时32.5英里。 1916年—1919年, F. H. Allport比较了不同的工作任务的社会助长程度: (1)在字词表中画出不发音的字母; (2)简单的乘法运算; (3)反驳某人的观点。 结果发现,前两项工作中,他人在场比单独一个人进行的工作效率要高,而在进行后一项工作时,他人在场却使工作效率降低了。 如何来解释“社会助长”现象? Zajonc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天生有一种被同类其他成员唤起的倾向。 A. F. Osborn认为,群体背景有所为“智力激励”作用,即个人在群体中与其他成员相互诱导和启发,会激励人的发散思维,是群体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脑激荡术”。 相反的看法 M. D.Dunnett(1963)也作了一项研究。他请科技人员在两种情境下对两个难题提出解决办法。一种情景时独立思考,另一种情景是四人一组的讨论。结果,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下,提出的办法多于团体思考,而且创造性也更好。Dunnett认为,在群体中采用智力激励法,个人常常注意别人怎么发表意见,发表什么意见,与自己有什么不同,于使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被减少,正在进行的思考也被迫中断。他认为群体对个人有一种干扰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 Taylor(1958)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它要求被试在12分钟内提出建议,越多越好。问题是:(1)说服欧洲的旅行者到美国来;(2)劝超重的人减食。他把被试分为四组。结果发现,参加讨论的人们提出的建议少,而独立思考的人们提出的建议是参加讨论的人的两倍。 H. C. Lindgrem认为,不应该简单地强调或否定智力激励法。他在1965年曾经使用两个能力相当的大学生组进行实验。一组是实验组,先采用智力激励法进行群体讨论,然后要求被试独立思考。另一组是控制组,始终进行独立思考。结果是,实验组提出的建议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显著优于控制组。他认为,在群体中进行智力激励,具有预热效应。交流的气氛,相互启发,使思维处于活跃积极的高激活状态,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展开,然后让人独立思考,深入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效果最佳。 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的机制是什么 R. B. Zajonc认为,他人在场所以有社会助长作用,是因为在这种情境下,人们的内驱力被增加了,人们参加竞争的意识被唤起了,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会给他人留下印象,会受到他人的评价。 他人在场是一种隐含的竞争情境,从而增加了人们的行为的生理唤起内驱力;他人在场又使得个人行为情境变为评价情境,这时人们的表现是有意义的自我表现,希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N.Cottrell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完成一件熟练工作。第一种是独立完成,第二种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第三种是与一些被蒙住双眼的人一起工作。结果发现,第一种和第三种工作效率是相同的,第二种高于第一种和第三种。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两个基本原因 1 评价焦虑(evaluation apprehension) 人们在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也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同。因此,担心别人以何种方式评价自己。 当人们预期自己的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或者已经有过相当的经验,有评价的情境会使人做得更好;当人们预期自己可能失败,情况就会相反。 不仅是在场,而是评价焦虑(Allen,1991) Bartis等人的实验 一组人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要受到评价,另一组人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不被评价。 当任务简单时:尽可能多地举出小刀的用途 当任务复杂时:尽可能有创造性地举出小刀的用途 评估降低了创造性 评价焦虑对一项简单/复杂任务的影响 2 分心(distraction) 在一根玻璃管里放进一只蜈蚣,当看到其他玻璃管里面也有蜈蚣时,跑得比其他玻璃管里没有蜈蚣,而是空管的时候要快。 假设蜈蚣不关心他蜈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