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董仲舒的社会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一、天人感应及其社会意义 二、国家和社会治理指导思想上的改革 ——“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 三、性情论 四、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三纲五常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是西汉时的名儒,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重大的第一位经学大师。专治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曾“三年不窥园”,完成了巨著《春秋繁露》,并应诏进献有名的《天人三策》。晚年以病老辞归,专门从事著述,著作有《举贤良对策》三篇、《春秋决事》十卷(已佚)。 《汉书·五行志》:“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一、天人感应及其社会意义 (一)天 董仲舒的天,具有三重属性:以自然物质性为基础的,以封建人伦为核心和以神圣性为形式的三重属性; “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位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春秋繁露》卷七,《官制象天》)——这是以十端为内容的天的系统 (二)人副天数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为人者天》 形体同类。人有骨节,天有时数;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视(醒)瞑(睡眠),天有昼夜。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人副天数》) 性情同类。人有好恶,天有暖晴;人有喜怒,天有寒暑。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他之副在人,人之性情由天者矣。” ——《人副天数》 道德同类。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卷十二,《基义》)。 政时同类 。一是庆赏罚刑“四政”与春夏秋冬“四时”同类 ;二是依据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和春夏秋冬四时之序来安排农业生产。 三、天人感应 1.“同类相应”:“琴瑟报弹其宫,他宫自鸣而应之,此物之以类动者也。……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同类相动》) “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同上)。 2.谴告 “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或者叫“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屈民而伸君”引申出的“君权神授论”;一个是“屈君而伸天”引申出的“尊天论”。 二、“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国家和社会治理指导思想上的改革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大一统 第一,政治上的统一,人君为国之元首,上承天意,以统一一国之民,统一一国之政令; 第二,是思想或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这就是他建议的抑黜百家,唯一儒术,即一尊于儒学。 三、性情论 (一)人性分为性与情,人类“两有贪仁之性” “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有贪仁之性。” “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 ——《深察名号》 性 “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 “性者,天质之朴也。” (二)“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 “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 《春秋繁露·实性》 (三)善质与王教 善 “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 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 。” ——《深察名号》 “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 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