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课的()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三、学法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从整体来看,直线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及直线的斜率后进行研究的,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来研究几何问题,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对后续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从本节来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方程的基础,在直线方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导出、记忆.
难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初步运用.
2、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熟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的严谨美.
二、教法及学法分析
遵循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引探式教学,以多媒体手段为平台,利用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数学能力的发展.重视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三)例题教学 (四)反馈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回顾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目的在于巩固上节知识,起到加强记忆的教学目的,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入新课的探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探究新知
1、由斜率公式推导
2、验证方程
3、强调方程
1、方程成立前提条件
2、斜率公式不是完整直线方程
3、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数形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达到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目的.
设计意图:对于点斜式方程的验证是必须的,培养思维的严谨性,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从几何意义上,顾名思义可得直线方程的名称,加强学生的记忆,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直线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点斜式方程成立的前提条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加深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在推导直线方程的过程中,由直线的斜率公式变形得到点斜式方程时,易忽略直线斜率的取值,对此要特别进行比较,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实现情感目标.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使用范围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例题教学,及时掌握
我主要讲解课本上的例1,通过例题来强化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初步运用已知条件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反馈练习,灵活运用
将例题进行改变,采用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中的“变式教学”,在变化中进行重复,在重复中获取变化,巩固对新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首先让同学复诉本堂课的内容,老师再进行补充,并强调重难点.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本堂课后,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感想,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盲点?在教学上对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经验和情感的交流,也会促进学生学习.
(六)课后作业
通过分层作业,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符合自身实践的感悟,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五、板书设计
板书板书设计对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 了使整个板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我将黑板分为四版,具体如下
(讲授新课)
问题引入,推导方程
(讲授新课)
定义说明
例题
练习
(复习知识)
直线斜率的定义以及斜率公式
六、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使学生始终占据着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立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教师只是学生
学习的引导者,知识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原则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13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ppt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度分析材料内涵,扣住情境任务写作+课件22张.pptx VIP
- GBT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
-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设计规范GB50981-2014.pdf
- SH∕T 3022-201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标准.pdf
- 初中数学知识点(苏教版).doc VIP
-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工薪阶层的影响.docx
- 物资采购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建设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docx
- 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