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综合练习辅导供参考.doc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综合练习辅导供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综合练习辅导(供参考) 一、填空题 儿童、社会、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 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一词。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 课程设计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大体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四种。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10、我国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设置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也属于一种超学科的综合课程。 11、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12、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取向的目标、表现性(表意)取向的目标三种。 13、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具体而言,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 15、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形成了一个从抽象、宏观到具体、微观的目标网络。该网络包括了下列三个维度的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目标。 17、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围绕以下几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18、从教育发展过程看,基本形成这样几种相互对立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 19、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本着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原则进行,努力使新课程结构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20、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21、学校里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和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 22、在新课程计划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3、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有不同的层面,具体表现在如下层面:教材的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或行为的改变、知识和理解的改变、价值的内化。 24、从上至下的课程实施策略有两种模式,即调查与发展模式和多因素策略模式。在多因素策略模式中,雷伯曼(A. Lieberman)等人的研究提出三个关键性的概念:发展、参与、支持。 25、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26、从总体上,各个国家的改革呈现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走向融合、平衡的趋势,而且体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共同特点与性质:民主化趋势、规范化、多元化、弹性化、整合化趋势。 27、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发展过程、交往过程的统一。 28、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如下功能: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教学过程有如下的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29、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30、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31、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