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社会生活的重建.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棚户区社会生活的重建

辽宁棚户区的社会变迁 李国庆 研究员 一、棚户区时代:与主流社会断裂的生活 二、棚户区居民群体的形成及其社会特征 三、棚户区社会生活的重建 四、棚改工作机制与社会管理创新 五、启示与展望 一、棚户区时代:与主流社会断裂的生活 第一,棚户区居民在企业倒闭失去工作之后,同时失去了 改善住房条件的能力,对生活无望甚至绝望。 第二,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形成了“贫困文化”。 第三,恶劣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第四,下岗失业对家庭形成巨大冲击,导致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不断攀升。 第五,社区组织失灵,处于维持状态。 表1 抚顺市棚改区居民离婚率逐年变化(2004-2008)%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抚顺 棚户区 45 57 44 45 45 辽宁省 25.51 31.00 25.02 29.76 28.76 资料来源: 抚顺市政府统计资料和2009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二、棚户区居民群体的形成及其社会特征 1.棚户区居民社会地位的向下流动 棚改之前,辽宁省的棚户区是一个与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城市主流社会断裂的区域。被抛出主流社会的群体已经不再是社会的底层,而是处于社会结构之外,丧失了重返城市化和产业化主流的能力。 资源枯竭,产业排斥 辽宁的城市因煤而兴,城市不是人口自然聚集形成的,而是国家办企业时办出来的社会区域。当80年代辽宁省的煤炭企业出现枯竭趋势,工矿企业陷入不景气时,城市的发展也就陷入困境,城市“因煤而衰”。 国有企业改革,单位排斥 大量国有企业破产,职工宿舍日久天长形成了大面积的自修自住房,演变成棚户区。 二、棚户区居民群体的形成及其社会特征 2.贫困对家庭关系造成巨大冲击。 3.单位倒闭引发地缘社会解体。 90年代国企改革之前,职工住宅虽然条件简陋,但是与贫民窟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它是国有企业或大集体企业的职工生活区。生活区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企业的后勤部门管理,承担社会保障功能。 企业倒闭之后,单位社区也就同时从企业中甩给了地方城市,变身为地缘组织。面对大规模的企业转制,城市政府无力应对,导致社区组织弱化,仅仅勉强履行生活救助等最基本的职能。 4.贫困文化的形成导致社会治安恶化。 5.社区失灵加剧了社会治安的混乱。 6. 失去单位医疗服务保障是棚户区居民健康恶化的首要原因 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由于工矿企业职工技能单一,再就业困难重重,人们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借酒浇愁,自我麻痹。酗酒不仅是贫困的结果,而且由于它是诱发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健康状况的恶化又会进一步加剧一个人及其家庭的贫困状态。 表4 辽宁省6市棚改新区居民的学历 % 学历 平均值 沈阳 抚顺 本溪 朝阳 铁岭 阜新 小学 13.3 0.5 15.3 19.8 15.1 6.8 21.4 初中 53.3 23.7 62.7 61.4 59.2 65.5 45.7 高中 29.5 70.0 21.5 13.5 20.2 23.3 31.4 大学 3.9 5.8 0.5 5.3 5.5 4.4 1.4 Total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三、棚户区社会生活的重建 1.社区的变化 创新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精心打造社区党组织工作平台,积极依靠社区党组织解决棚户区居民的生活重建问题,是辽宁棚户区改造的突出特色之一。而在欧美国家,社区活动是由志愿者个人或民间社会团体承担的。 新明街道程家社区的党组织 第一期居民于2006年5月回迁后,6月街道党工委随即着手组建程家社区组织。8月,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元峪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赵淑淳和其他8名女同志竞聘成功,社区党委正式成立。社区共有党员154名,分别属于11个楼栋党支部,一般是相邻的4-5栋楼建立一个党支部,23个楼道党小组。 社区党委从原有社区的党支部留任一些党员和从其它社区选派党员干部,配齐了社区党组织成员,形成了社区党委、楼栋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体系。社区共有14位工作者,其中5人选举产生,每4年一选;9人考试录用,要求有大专文凭。 三、棚户区社会生活的重建 2. 加强治安管理,建立良好秩序 3. 居民健康状态明显改善 4.居民社会地位的提升与精神面貌的改观 被抛出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棚户区居民,唯有加速滑向社会底层,沦为真正的平民窟居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