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滑坡概况.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东滑坡概况.docx

研究区基本情况介绍一、巴东新城区工程地质条件1.1 自然地理 巴东县地处大巴山以东,故名巴东。县城始建于公元598年,座落天长江右岸的斜坡上,背山临水,依山筑城,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城区北侧,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6′~110°25′, 北纬31°00′~31°05′。巴东县城为209国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下距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68km,有公路直达恩施、宜昌等地,巴东港年吞吐量达50万吨,每天有客轮开往宜昌、武汉、重庆等地交通尚属便利。老城区面积1.05km2,新城区亦沿长江呈带状分布,即位于西壤坡、云沱、白土坡等海拔450m以下的区域。巴东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具有平均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少冰雪严寒等特点,据巴东县气象站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17.50C,7~8月份的平均气温高达35.30C,最高气温达41.40C,1~2月份平均气温仅3.80C,最低气温达-9.40C,相对湿度为66-68%,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瞬时风速达24m/s。区内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处于鄂西暴雨中心范围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21mm(1953~1990年),最大降雨量1522.4mm(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694.8mm(1960年),降雨量具有连续集中的特点,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70%,暴雨一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5.2mm(1991年8月6日),一日最大降雨量达193.3mm(1962年7月15日),7日最大降雨量237.5mm(1991年8月7日~14日)。长江水量丰沛,枯、洪变幅大,洪水期一般出现在7~9月,洪水位高程一般90~100m左右,历史上最高洪水位高程已达100.60m(1870年),最大洪峰流量75000m3/s,枯水位出现在1~3月,最枯水位高程65.22m,最小枯流量约2700 m3/s。 长江三峡水库于2003年蓄水后,其调度方式是每年除11~12月约两个月基本保持175m水位外,其余时间在175~145m间波动,即常年水位变幅为30m。 研究区地处长江三峡中段西陵峡与神农溪口之间的过渡地带,山地高程85~550m,属中低山峡谷区。长江在此段顺官渡口复向斜发育,流向自北80度东转南50度东,河谷横断面为敞角较大的“V”字型,据区域资料,长江巴东河段有5~7级阶地,其中I级阶地为基座阶地,阶面高程110m左右,II~VII级阶地为侵蚀阶地,阶面高程依次为:140m、160~175m、190~200m、240~260m及300~320m。江面宽300~600米,为三峡地区相对宽谷段。 除长江外,区内冲沟十分发育,南部有头道沟、白岩沟、黄家大沟、长渡河等十多条冲沟发育,常年有水。北部有神龙溪、东壤溪、下溪沟等较大支流巴东县老城区位居金子山北坡坡脚,金子山高程890.10m,呈近东西向展布。岩层层面与坡面近于一致,构成同倾顺向的斜坡结构类型,坡角(岩层倾角)一般为35~45度,上缓下陡,坡面上发育有许多冲沟,为其汇水面积内地表水的主要通道。新城区一带地貌形态与金子山北坡迥然不同,为总体东西向展布的南高北低,向北东,北西呈扇形展开的斜坡,总体坡度较缓,大体为上陡,中缓,临江陡,受构造张裂隙控制,冲沟大致呈南北向展布。1.2 地层岩性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中统巴东组(T2b)、及第四系(Q)。1.2.1 嘉陵江组(T1j)分布于测区岸坡地带,总厚度800m,为一套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建,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T1j1):下部为灰色薄层灰岩,浅灰色白云岩及溶崩角砾岩,底部为中厚层生物屑、砾屑、鲕状灰岩,上部岩性为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细晶灰岩,顶部为中厚层亮晶砂屑灰岩,厚度313m。第二段(T1j2):为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砾屑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灰质白云岩及少量溶崩角砾岩,厚度为323m。第三段(T1j3):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亮晶白云岩夹微、细晶灰岩及溶崩角砾岩,厚度132m。1.2.2巴东组(T2b)广泛分布于研究区斜坡地带,为滨海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建造,与下伏喜陵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地层总厚度约1000m,共分5个岩性段。研究区出露有以下4个岩性段。 第一段(T2b1):灰绿色薄层泥灰岩与泥岩、页岩互层,夹浅灰色泥质灰岩,底部为浅灰色溶崩角砾岩夹厚层白云质灰岩,本段总的特点是,自下而上灰质成分减少而泥质成分增多,52.7m。 第二段(T2b2):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绿色粉砂岩、泥灰岩、细砾岩透镜体,局部灰绿色粉、细砂岩,夹层厚度可达10m以上,本段厚度382.2m。 第三段(T2b3):下部为浅灰色、灰黄色中厚至厚层微晶灰岩、泥灰岩,深灰色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肉红色中厚层亮晶鲕状灰岩及灰绿色泥岩。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