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2014最新高考总复习资料金榜学案化学第六章 第一节
【例3】 已知图1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2(g)C(s)+H2O(g) ΔH>0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2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 N2O4(g) ΔH<0的浓度(c)随时间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若图1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ΔH增大 C.图2中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D.若图2中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思维点拨:解图象题“三部曲”:“一看”、“二想”、“三判断”。 (1)“一看”——看图象。 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 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 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⑤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2)“二想”——想规律。 看完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三判断”。 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解析:由图1可知,t2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且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根据ΔH所表示的意义,不管平衡如何移动,ΔH不变,所以选项A项正确、B项错误;由图2可知,t1时改变平衡条件的瞬间,NO2和N2O4的浓度均增大,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给体系增加压强,但不可能是由温度改变引起的,选项C错误;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2O4的体积分数增大,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A 3.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达到平衡状态后,在t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3(g) 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 解析:A项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B项增大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C项,正反应速率的起点不对。D项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则SO3浓度增大,v逆增大,而SO2和O2浓度减小,v正减小,D项正确。 答案:D 实验·操作—提高素养 实验课题: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目的。 探究温度、固体颗粒的表现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原理。 (1)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2)固体颗粒的表面积增大,固体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3.探究活动。 设计六组不同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如下: 5 15 粉末 2 F 25 45 薄片 2 E 50 35 薄片 2 D 100 25 薄片 2 C 200 15 薄片 2 B 400 5 薄片 2 A 溶解于酸所用 的时间/s 温度/℃ 锌的形状 锌的质量/g 组号 4.实验小结。 (1)温度对反应时间的坐标曲线如图所示: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锌的形状为薄片时,反应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为:t= 如20 ℃时所需时间:t= s≈114.3 s。 (3)由B和F组得出的结论为:粉末状的锌与酸溶液的接触面积要比薄片状的锌大得多,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大大增加,加快了反应速率。 【例4】 (2012·新课标高考)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1)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____T(8)(填“”、“”或“=”)。 (3)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4)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