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82扩散定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学与热处理82扩散定律

固体中原子的运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为大量原子集体的协同运动,或称机械运动;另一种为无规则的热运动,其中包括热振动和跳跃迁移。 根据有无浓度变化 自扩散: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散。(有浓度变化) 根据扩散方向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根据是否出现新相 原子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出现新相。 反应扩散:由之导致形成一种新相的扩散。 按原子的扩散路径 体扩散:在晶粒内部进行的扩散。 表面扩散:在表面进行的扩散。 晶界扩散:沿晶界进行的扩散。 反应扩散: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现象称为多相扩散,也称为相变扩散。 克根达耳效应 间隙扩散机制 当扩散处于非稳态,即各点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时,利用式(1)不容易求出。为便于求出,还要从物质的平衡关系着手,建立第二个微分方程式。 假设:1)两根无限长A、B合 金棒,各截面浓度均匀, 浓度C2C1 2)两合金棒对焊,扩 散方向为x方向 3)合金棒无限长,棒 的两端浓度不受扩散影响 4)扩散系数D是与浓度无关的常数 根据上述条件可写出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t=0时, x0则C=C1,x0, C=C2 边界条件:t≥0时, x=∞,C=C1, x=-∞, C=C2 式中可以看出,在x=0处, 保持不变。 当t=0时,x >0,c= c0 ; 当t ≧ 0时,x=0,c= cs ;x=∞,c=0 在金属B长棒的一端沉积一薄层金属A,将这样的两个样品连接起来,就形成在两个金属B棒之间金属A的薄膜源。 无论是间隙机制,还是空位机制,都遵循热激活规律,温度提高,能超过能垒的几率越大,同时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也越高,这些都是提高扩散系数的原因。扩散系数与温度T成指数 扩散介质结构越紧密,扩散越困难,反之亦然。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锌在具有体心立方点阵结构(单位晶胞中含2个原子)的β-黄铜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具有在面心立方点阵结构(单位晶胞中含4个原子)时α-黄铜中的扩散系数。 同素异晶转变的金属中,D随晶体结构改变。 晶体各向异性使D有各向异性。 一般说来,扩散相与扩散介质性质差异越大,扩散系数也越大。差别指原子半径、熔点、固溶度等。这是因为当扩散介质原子附近的应力场发生畸变时,就较易形成空位和降低扩散活化能而有利于扩散。故扩散原子与介质原子间性质差异越大,引起应力场的畸变也愈烈,扩散系数也就愈大。 实验表明,在金属材料和离子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在晶界上扩散远比在晶粒内部扩散来得快。沿面缺陷的扩散(界面、晶界),原子规则排列受破坏,产生畸变,能量高,所需扩散激活能低。 某些氧化物晶体材料的晶界对离子的扩散有选择性的增加作用,例如在Fe2O3、CoO、SrTiO3,材料中晶界或位错有增加O2-离子的扩散作用,而在BeO、UO2、Cu2O和(Zr,Ca)O2等材料中则无此效应。 低温下明显,高温下空位浓度多,晶界扩散被晶内扩散掩盖。 晶粒尺寸小,晶界多,D明显增加。 如碳在γ-Fe中扩散系数跟碳与合金元素亲和力有关。 利用杂质对扩散的影响是人们改善扩散的主要途径。一般而言,高价阳离子的引入可造成晶格中出现阳离子空位和造成晶格畸变,从而使阳离子扩散系数增大。且当杂质含量增加,非本征扩散与本征扩散温度转折点升高。 反之,若杂质原子与结构中部分空位发生缔合,往往会使结构中总空位增加而有利于扩散。 溶质扩散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图成分与扩散系数的关系,溶质元素使合金熔点降低,D增加,反之,D降低。 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γ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 因α-Fe中的最大碳熔解度(质量分数)只有0.021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0218%的钢铁在渗碳时零件中的碳浓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α相区渗碳时铁中浓度梯度很小,在表也不能获得高含碳层;另外,由于温度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γ-Fe中的碳固溶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获得较高的碳浓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 ?指出以下概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