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印刷中的泥活字印本-国家图书馆.ppt

中国古籍印刷中的泥活字印本-国家图书馆.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籍印刷中的泥活字印书南京图书馆周蓉宋沈括梦溪笔谈沈括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人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在其晚年创作了梦溪笔谈一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宋沈括梦溪笔谈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瀛王始印五已以後典籍皆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

中国古籍印刷中的泥活字印书 南京图书馆 周蓉 宋·沈括·《梦溪笔谈》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人(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在其晚年创作了《梦溪笔谈》一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宋·沈括·《梦溪笔谈》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以)後典籍皆爲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实践 沈存中法 南宋周必大 :《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蒙古太宗年间,姚枢命其学生杨古仿毕升活字之法印朱熹《小学》《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经史论说》等书。 吕抚·《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 吕抚·《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 吕抚(1671--1742),字安世,号逸亭,浙江新昌人。15岁补诸生,屡试不第。康熙三十三年完成初稿,原为二百四十二卷,六百八十五回,后因印刷纸张之费太高,对初稿大加删削,于康熙末年定稿,凡二十六卷,四十四回,卷首一卷。在该书的卷二十五末,将制作活字泥版印书的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将所用工具绘制成图加以解说。 以通俗文笔对廿一史中的历史故事进行再次加工,演成这部通俗历史小说。是书所述起自盘古,终于明末。书中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不多,兼杂糅一些典故、格言、家训以及俗文逸事等内容。吕抚此书有明显追步明杨慎《廿一史弹词》的轨迹。有时令人感到这又不像一部通俗小说。总体来看,作者吕抚的小说创作水平不高。 吕抚·《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 吕抚·《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 吕抚·《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 主要工具有: 分形铜管(a) :用铜制成,也可用其它金属制作。该铜管由左右犬牙交错的两片半开方铜管组成。左右两边各有一耳,便于开合。作用是叩在雕版上凸出的反体字上,然后在铜管内放上秫米粉糊制成的泥料,用竹针下压,使泥料成为一个立方形的阴文泥字母。 竹针(b):用竹片削制而成,一头大一头小,两头均为平面。大头一端的外径与铜管的内径相同,可在铜管内上下滑动。主要的作用是将放入铜管内的泥料向下压到雕版上凸出的反体字上,使泥料上出现凹入的正体字模。 放字格子(c) :长约二尺五六寸,宽约一尺五六寸,高约一寸多,像制窗格一样,横五竖三地一共分成十五格。格子的下面钉一块薄木板,使成为一个有十五个格子的无盖木盒,供放置阴字母用。将存放在格子内的阴文字母写在每一个格子的旁边,以便寻觅。在阴文字母的背面则写上该字母所属格子的数码,以便用后归字。每十六盘放字格子作为一担,每八盘为一头,上下用夹板夹住,用绳子捆好收藏。 铁刮(d) :用铁片制成,用于移正行数。 平头小竹针(e) :用竹削成两头大小不等的竹针,用于剔除字旁的油泥或将字旁的油泥压紧压平。 界方(f) :为一长方形的直尺,长约一尺多,宽在一寸六七分以上,估计是用硬杂木制成,每个印字的人一根。钤印时将手靠在界方上,可以保证不损坏已印好的字。 吕抚·《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 主要工具有: 格板:刻有格子的木板,格子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 托板:放置制作泥版用油泥的木板,略大于待印书籍的二页。用十分干燥的杉木制造最好,白杨树及其它杂木制作则稍差一点,唯松木易于伸缩,不可用以制作托板。 小竹界方(g) :用竹片制成,形如直尺。可以用于划线,也可在小竹界方上按每个字的长短阔狭刻上标记,在钤印时泥版上的字就不会出现疏密不均的现象。 线(h) :长约一尺多,以细为妙,两头各垂一个小泥块,印字时两头牵线,以线为标准,可以使印出的字不致高低不平或左右倾斜。 清字小刀(i) :与通常的刻字小刀外形相同,一头扁圆既小而平,以便将泥版上空缺处压平压实。另一头如马蹄刀形,用以切除多余的油泥。 撮字手格(j) :用薄木板制成,宽五寸,长约六寸,柄长三寸,四旁钉上小木条。木条内边开出若干个浅槽,每个槽中插入一条与木条等高的竹片。撮字手格用于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