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派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海派文化 摘要 从20世纪30年代起,上海文化简称为海派文化。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就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了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精华是多元和创新。上海是东西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精明是上海人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多元 创新 移民城市 精明 The culture of Shanghai Multivariate Innovation City of immigrants Shrewd 东西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 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1年)上海设县,属松江府。那时,松江府是文风鼎盛、经济爱繁荣的地方。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和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都是上海人。然而,到鸦片战争前,上海还是一个小县城。 五口通商之后,上海成为自由港,奉行投资者平等原则,任何人不需要签证就可以登岸。国际的和国内的移民纷至沓来.开埠后25年,上海控制了全国对外贸易。1846年,开埠后的第三年,上海占全国出口贸易16%,1861年上升到50%,1870年进一步上升到63%,那一年广州至占13%。1900年上海人口突破10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30年上海人口达到3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上海人口370万,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都市,也是当时的远东贸易大港和金融中心。 上海是国际移民的世外桃源。1942年上海华侨总数达到15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数以万计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移民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有1.8万犹太人来上海定居。加上原有的5000人,上海成为世界犹太人集聚中心之一。绅士风度的英国人,浪漫色彩的法国人,长袖善舞的犹太人,各展才华。在外商移居上海的同时,全国精英纷纷向上海集聚。精于算计的江南人,有外贸传统的广东人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和苏北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英美两国管辖区)人口调查,浙江籍和江苏籍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合计占总人口66.4%,比上海原居民多三倍以上。占第四位的是广东人。上海话是原苏南话和宁波话融合而成。而殖民主义者在政治和经济扩张的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文化输出。早在1608年,就有传教士在上海传教,1640年在上海建立 庙宇式教堂敬一堂。到康熙三年,上海 有教徒四万余人,成为中国基督教的大本营。办学校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从开埠到1900年,西方人在上海创立学校60所。这些学校引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科学技术,培养了不少中国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爱国者。 华洋杂处,五方混居,促进了上海文化和经济的繁荣。“黄浦江汽笛声声,霓虹灯夜夜闪烁,西装革履和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于欧美语言交相斑驳,多种激流在此撞合、喧哗、卷成巨澜”。 精明——上海人的性格特征 经历了100多年市场经济磨炼,上海人变的精明了。上海话将精明是门槛精。在上海话中有许多词汇数落不精明的人,如洋盘、阿木林、乡下人、拎不清楚、搞七念三。这些词从侧面反映上海人崇尚精明,向往精明。 上海人从外商那里学习灵活的经营方式。上海人不喜欢侃大山,神聊通宵;不喜欢连续几天陪伴外地朋友,表示自己对友情的忠诚。上海的沙龙怎么也搞不起来,因为参加者一姑苏那,赔上那么多的时间得不偿失。上海人外出即使有条件也不乐意住豪华宾馆,因为这对哪一方面都没有实际利益。在票价按路程计算时,向上海人询问如何搭公共汽车,会告诉你在哪一站下,还会告诉你少坐一站可以省几分钱。 对于上海人的精明,外地人褒贬不一。平心而论,精明、讲效率、讲实际,是工业社会的典型心态。”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是现代文明的座右铭。从全国四面八方移民来的农民、手工艺人、知识分子 ,在上海这个大熔炉里,领悟现代文明的真谛,成了现代文明的传播者。这是上海队中国社会的最大贡献。唯有精明,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唯有精明,才能开拓创新,追赶世界潮流。唯有精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屹立在东海之滨。 多元和创新——海派文化的精华 多元和创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海派文化的精华。海派一词源自戏剧中采用机关布景的开新探索。后来延伸到文学界。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过一次关于海派的热烈争论,评论贬多于褒。沈从文对海派的定义是“名士才情”和“商业竞争”相结合。鲁迅认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的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租界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而官之鄙商,故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