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豆抗逆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抗逆性

利用基因芯片获得铝胁迫下大豆根尖差异基因 摘要:酸性土壤上的铝毒害问题,已日益发展为环境、生态问题而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表明酸性土壤上的植物存在多种耐铝机制,显示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本文主要综述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基因芯片杂交的方法,构建大豆根尖Al胁迫4小时豆根尖差异基因表达图谱。 关键词:耐铝大豆;AL胁迫;基因芯片;差异基因 前言: 铝(AI)毒的危害及解决或改善Al毒问题的途径: 土壤酸度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农业生产问题,它影响着全世界40%可耕地的作物生产[1],在我国,酸性土壤的分布遍及14个省区,总面积达20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2],而且由于不良的耕作方式和越来越严重的酸雨现象使酸性土壤的酸化程度和面积在不断加剧和扩大。在酸性土壤上,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为铝(Al)的毒害。铝毒主要抑制植物的根系生长,从而影响水分及养分吸收,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1,2]酸性土壤上的铝毒害问题,已日益发展为环境、生态问题而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 传统上,人们往往采用施用石灰和增施肥料等农艺措施进行改良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害问题,旨在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施用石灰和肥料虽能减轻或防治表土的铝毒害问题,但对于心底层土壤施用石灰或肥料既有困难也不经济[3],而且这些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能一劳永逸,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发现,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基因型),在铝胁迫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耐铝特性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就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植物营养遗传性状,最终培育出适应酸性铝毒土壤的植物品种或基因型提供了可能,这也是解决酸性土壤铝毒害问题的经济、有效和根本的方法[4]。 1、植物存在多种耐铝机制 基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在植物耐Al毒生理机理上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Kochian等,2004)。总的来说,植物对铝的抗性机理可分为外部排斥和内部耐受两大类(Taylor, 1991;Kochian,1995)。其中,有机酸的分泌和体内的有机酸在两种机理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Kochian等,2004;Ma等,2001;Ryan等,2001)。且在大豆(Nian等,2004)、玉米(Pieros等,2005)及蓼属植物(You等,2005)等上的研究表明,一些植物基因型同时具有多个抗铝机理。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已开始注重铝诱导抗性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2004年,日本冈山大学的松本研究小组和澳大利亚的Ryan研究小组,以近等位基因小麦品系(耐Al的ET8和Al敏感的ES8)为材料,通过构建差减cDNA文库,分离到一个Al胁迫在抗性品种ET8中强表达的cDNA克隆,通过Xenopus蛙卵细胞上的表达和转基因水稻及大麦上的功能验证,最终获得到编码Al胁迫下小麦根尖苹果酸分泌转运蛋白的基因ALMT1(Sasaki等,2004;Delhaize等,2004),这是是目前为止植物Al毒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研究成果也为其它植物上耐Al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使我们看到了通过转基因手段提高酸性土壤上作物产量的希望。 2、大豆的耐铝机制 2000年,杨振明首次报道Al诱导大豆根尖分泌柠檬酸的抗铝机制(Yang等,2000), 且Al处理至少4小时后大豆根尖才开始分泌柠檬酸(Yang等,2001),该特征与Al诱导饭豆和决明柠檬酸的分泌相似,即Al处理与柠檬酸分泌间有一明显的诱导期,划分为有机酸分泌模式II(Ma,2000)。鉴于Al处理和柠檬酸分泌间较长的滞后期,Ma(2000)分析,模式II中Al须诱导基因表达才使柠檬酸分泌。在决明(Yang等, 2006)和饭豆(尤江峰等,2007)上的研究表明,Al诱导决明和饭豆根系柠檬酸分泌必须有新蛋白质合成的参与,因而充分证明这一推测。己知基因的诱导表达参与到模式II植物柠檬酸分泌中,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问题是Al诱导了什么基因表达使柠檬酸分泌出来?Ma推测诱导的基因可能与有机酸代谢、细胞膜或液泡膜上离子通道的开闭、线粒 体膜上载体运输等过程相关联(Ma,2000;尤江峰和杨振明,2005)。研究者从生理的角度上对这个问题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借助于抑制剂,我们已证明细胞膜上的阴离子通道和线粒体膜上的柠檬酸载体在调控大豆根系柠檬酸分泌中起重要作用(尤江峰,硕士论文,2003)。Al胁迫下,大豆根尖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只提高16%,还不能确定柠檬酸合成酶活性的提高是否是导致柠檬酸大量分泌的主要原因(Yang等,2001)。以上可知,从生理上对Al诱导大豆根系柠檬酸分泌机制的研究已较为透彻,而Al诱导表达的编码柠檬酸分泌的基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