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步进送料机设计参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步进送料机设计
学院名称: 理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电子工程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06月
目 录
1 设计任务..................................................1
1.1 设计题目.............................................1
1.2 工作原理.............................................1
1.3 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1
2 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1
3 电动机的选择,传动比的计算................................1
4 各工艺动作的配合及运动循环图..............................1
5 各运动构件的尺寸计算......................................1
6 运动分析和运动仿真........................................1
7 设计小结..................................................2
参考文献.....................................................2
1 设计任务
1. 步进送料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二种常用机构。
2. 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3. 图纸上画出步进送料机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4. 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尺度综合,并进行运动分析;验证输出构件的轨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求出机构中输出件的速度、加速度;画出机构运动线图。
5.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
1、电机驱动,即必须有曲柄。
2、输送架平动,其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近似为虚线所示闭合曲线(以下将该曲线简称为轨迹曲线)。
3、轨迹曲线的AB段为近似的水平直线段,其长度为a,允差±c(这段对应于工件的移动);轨迹曲线的CDE段的最高点低于直线段AB的距离至少为b件停歇时受到输送架的不应有的回碰。有关数据见表1.考虑到动停时间之比K=t1/t2之值较特殊,以及耐用性、成本、维修方便等因素,不宜采用槽轮、凸轮等高副机构,应平面连杆机构。
图 1 凸轮摇杆机构
此机构虽然能够满足运动轨迹的要求,但由于该机构有凸轮机构,导致在机构的运动路线的计算时非常复杂,而且凸轮机构易磨损,机构的平衡性不好,导致在机构运动时,产生很大的噪声,而且构件会损坏的非常快,所以舍弃这个方案。
方案 2 :采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图 2 圆柱凸轮机构
该凸轮机构虽然能实现工件的移动,但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输送爪的运动轨迹,所以该方案舍弃。
方案 3 :采用齿轮与齿条的配合
图 3 齿轮与齿条配合
该机构虽然能实现工件在工作台上的间歇运动,也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时间间隔,但该机构的传送装置为环状的传送带,不满足得及要求的曲线,所以该方案舍弃。
方案 4 :采用齿轮连杆机构
图 4 齿轮连杆机构
经过详细的对比、研究,我们最终决定采用方案 4。
2.2 执行机构的选择
方案 1 :带传动
图 5 带传动
方案 2 :机械爪
图 6 机械爪
经过研究、比较,为了实现间歇送料,并且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最终决定采用方案 2 。
电动机的选择,传动比的计算
3.1 电动机的型号
型号:Y132M2-6 功率:7.5KW 频率:50HZ
电压:380V 电流:15.6A 接法: △
转速:960r/min
3.2 传动比的计算
由下面参数可知该减速机构的传动比为/=60
4 各工艺动作的配合及运动循环图
4.1 各工艺动作的配合
4.2 运动循环图
图 7 运动循环图
5 各运动构件的尺寸计算
K=(180。+θ)/ (180。—θ)=t1 /t2=2
=θ=60。
由机械原理课本四连杆运动轨迹图谱可查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行星的发展减少电机与机械动力监测和网络能力参考.doc
- 机械与电子工程毕业设计答辩-数控技术参考.ppt
- 机械制造与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与事故特点参考.ppt
-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1105柴油机气门摇臂轴支座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参考.doc
-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检查表参考.doc
- 机床电气控制PPT电子课件教案-第4章_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参考.ppt
-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参考.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制定后钢板弹簧吊耳的加工工艺,设计铣4mm工艺槽的铣床夹具参考.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CA10B解放汽车中间轴轴承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参考.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参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