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被压抑的女性声音――《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解读《台港文学选讲》第六讲 西西其人其作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1957年进入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官立小学; 担任过《中国学生周报》以及《大拇指周报》、《素叶文学》的编辑; 1988年,《致西绪福斯》再获联合报第+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小说集《手卷》获1988年台湾中国时报第+一届时报文学奖之小说推荐奖 ; 有短篇小说集《春望》、《像我这样一个女子》、《胡子有脸》、《手卷》、《母鱼》,小说散文集《交河》,中篇小说集《像是笨蛋》,中、长篇小说《东城故事》、《我城》、《哨鹿》等。 关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1983年,台湾联合报副刊转刊她在《素叶文学》发表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1982年),从而正式开始了她 与台湾的文学因缘; 小说获当年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此奖颁给该年在该报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之最佳者)。 几个思考的问题 1、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什么特色?(人称、视角、语气、情感基调、时间等方面) 2、作为回忆性的叙述,回忆时的“我”与当时的“我”有什么不同吗?作为内心独白小说,女主人公的内在声音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 4、为什么叙述?(叙述的动力在哪里?) 问题1:小说叙述上的特点 小说是明显的第一人称内心独白,讲的是我的过去的故事,是为了告别的叙述; 视角是鲜明的女性视角,以我的工作为切入点;叙述语气是低佪的,枝蔓的,有点啰嗦、缠绕,是女性化的;情感基调也是低沉的,宿命的,好象挺消极,比较认命;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叙述的现场感。回忆与(此刻的)叙述的时间距离越来越近,在结尾即将重叠。 问题2:第一人称叙述与声音 第一人称回忆性叙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同时存在两个“我”――回忆时的“我”和当时(被回忆时)的“我”。回忆的叙事指向的是过去,但它的立足点在现在。过去的价值和意义是立足现在的“我”(回忆者)赋予的。对过去的回忆反映的是回忆者的现在处境; 所以这两个“我”之间并非总是一致,有时是矛盾的甚至是对立的,正是这些地方最容易暴露出文本的内在裂隙,及文本的丰富性、复杂性; 由于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有一种后见之明,对其抱有一种审视和反省的态度,于是两个“我”之间就产生了对话,对话中既有认同和赞赏,也有质疑和驳诘。在这篇小说中,恰恰是过去之“我”构成了对现在“我”的驳诘; 由于两个我的存在,使得小说中的叙述声音不再单一:怡芬姑母的声音,“我”的朋友的声音,“我”年轻兄弟的声音,“我”母亲的声音和“他们”的声音,可谓众声喧哗; “我”的声音从“他们”声音的缝隙中发出,在文本中表现为一种琐碎的、低回的、自省自抑的叙述,贯穿着一种无力感、宿命感,但又有不平和反抗。 问题3:关于结尾 这个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也是一个悖论式的结尾。当“我”的宿命感达到极点时,“我”的另一面也显露出来:那就是对夏的爱情的期盼和渴望。因此整个叙述就成为“我”对爱之期待、渴望的表达,和爱之痛的传达。它内含一种力量和信心; 而夏,这个一直被叙述着的男人,对于“我”和“我”的姑母是如此的重要,他的举动直接关乎“我”对爱情的信心,对生活和世界的信心; 男人和女人就这样难解难分,谁也离不开谁。这也许是“我”和姑母并不苛求男人而对世界宽容的原因。这是在洞察女性自身的处境,洞察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弱点,在一种基于爱的理解基础上的宽容。 问题4:关于叙述的动力 如果女主人公纯粹是消极认命,那她为什么叙述?因为叙述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呈现和展示,意味着心有不甘、有话要说; “我”的低回的叙述充满了内在的力量。是一种质疑、解构的力量,也是理解和建构的力量。是中国或东方的传统女性的声音,温婉、沉静,也是追求独立和尊严生活的现代女性的声音; 所以小说最终凸显了一种“温柔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爱、理解和宽容。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通过一种消极的、宿命的、低佪的叙述来传达出质疑和抗争的力量。叙述忧伤而不自哀自怜; 小说的“表”与“里”因此形成内在的紧张,小说的张力于焉产生。 进一步的思考 小说中涉及“爱”与“死”、命运与抗争、光明与黑暗、沉默与开口等问题,小说中的人物身在其中,并无理性的把握,作为读者,你是怎样看这些问题的,它们又是怎样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相关链接: 论著:赵稀方《小说香港》相关论述,三联书店2003年 * * 主讲:卢建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