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批评”核心术语之含混(Ambiguity)
“新批评”核心术语之 含混(Ambiguity) 一、含混综述 1、燕卜逊之前的含混 2、燕卜逊对含混的发展 Ambiguity,在我国一般译作“含混”又译成“朦胧”、“歧义”、“晦涩”、“复义”等。但是作为一般的文学评语,经过英国文艺批评家威廉·燕卜逊的建构和正名,“含混”从此富有了褒义色彩。 燕卜逊继承并发扬了他的老师瑞恰兹的学术观点:诗中大部分词是含混的,要靠读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满足被诗歌形式所激起的冲动的意义。 燕卜荪通过大量的研究和精细的分析充分表明,对一首诗的读解和阐释理应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视野的宏观考察与不同视角的微观体味,必然激活潜藏的数种各异的意义层面,可以让接受者咀嚼不已、回味无穷。 在《含混七型》中,他列举了200多首古典诗歌或散文的丰富实例来证明意义复杂多变的语言是诗歌强有力的表现手段,明确提出了含混的概念,并认为含混存在于众多文本中。 “没有一个批评家读此书还能依然故我。”——兰色姆 “ ‘一个符号只有一个意义的’的“迷信”时代已经结束。”——瑞恰兹 《含混七型》初版后,后来经过两次修订再版,长期以来被视为文学批评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含混”这一概念也风行批评界,并且渗透到整个文学领域。 3、含混的定义 在《含混七型》初版时,燕卜逊对“含混”下了一个不很严格的定义:“能在一个直接陈述上添加细腻意义的语言的任何细微。”后来在1947年再版时,他对该定义加以修改,成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说的含混,面是很宽的,而且我们看到,这定义并非严格新批评式的。 如果说世上的许多概念都是含混的,那么“含混”这一概念就更加含混了。燕卜逊使用的“含混”这个术语本身就具有文学理论(一种科学文体)所不应该有的含混,这术语的不确切造成大量误解。这是含混这一提法的缺陷之一。 事实上,燕卜逊并没有明确地给出关于含混整体概念的定义,而是在给含混分门别类时才使用了“定义”(definition)一词。 “含混”本身既可以指我们在追究意义时举棋不定的状态,又可以指同时表示多个事物的意图,也可以指两种意思要么二者必居其一、要么两者皆可的可能性,还可以指某种表述有多种意思的事实。 ——燕卜逊 燕卜逊这里列举了含混意义的多种可能性,但是他远未穷尽含混意义的可能性。不无趣味的是,这段话中的“可以指”一词可以被视为作者本人“含混心态”的绝妙写照。 “非此即彼”式的解读方式: 意义X=A解,或B解,或C解…… 例:中国有“千家注杜”说。 “亦无不可”式的解读方式: X1=A;X2=B;X3=C…… 例:陈寅恪注元稹《遣悲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指出:“所谓长开眼者,自比鳏鱼,即自誓终鳏之义。”同时又说“有人解通宵不寐的痛苦煎煞,亦可以说得通。”陈先生建议:“读者不妨两存其说。” “含混”式的解读方式: X=A+B+C +…… 例:(在接下来的含混的类型中我们将看到。) 数解不仅共存,而且组成一个家庭,互相丰富,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整体。 5、含混的类型 燕卜逊指出,如果孤立地看,以上细节仅仅传达了李尔王那痛苦的失落感,以及弄人的唠叨;但是上引细节应该跟当初李尔王对女儿考狄利娅的苛刻放在一起考察。考狄利娅拒绝用甜言蜜语来换取父亲的恩赐,而是直言自己“没有话说”,这引出了李尔王下面的一句话: 李尔 没有只能换到没有;重新说过。(朱生豪译) (2)所指含混(ambiguity of referent)例:艾略特的一首诗: 韦伯斯特一心想着死, 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 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 仰面咧着无唇之口而笑。第二句使用的分号作用不明,如果相当于句号,则第三句中的“生物”就是主语;如果相当于逗号,“生物”就与前面句中的“骷髅”并列为宾语。微小的怀疑就能使诗歌的主旨出现许多可供替换的意义,注意重点的偶然转移,就会从适当的解释中分解出怪异的意义。 (3)意味含混(ambiguity of sense)(4)意图含混(ambiguity of intent)(5)过渡式含混(ambiguity of transition)(6)矛盾式含混(ambiguity of contradiction(7)过渡式含混(ambiguity of transition)细心人很快就会发现,燕卜逊在界定以上7种类型的含混时并未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事实上它们之间也不可能泾渭分明。界线的含混,这恐怕是含混的必然特征。对大部分读者来说,燕卜逊的最大魅力并不在于他划分出了7种类型的含混,而在于他凭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