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等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元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等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元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等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元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 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 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 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 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 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 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 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 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 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 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 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 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 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 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 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 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 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 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 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 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 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 解 矛盾冲突。(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有其弊端。 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豪强大族推行均田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因操之过急导致政权灭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据 丰而理实,脉络清晰。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 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 结尾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 君权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D.文章论点分明,论据充分,论证采用举例、对比和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生动形象, 深入浅出,透辟周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然而随着新的土地关系和生 产关系的出现,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B.门阀政治在魏晋南北朝时延续达数百年,这警示后世统治者如果中央政权不能抑制土地兼 并,对所辖区域的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