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参与环境保护的喜与乐
向权力诉说真理
――我参与中国环境保护的欢乐与烦恼
蒋高明; 上世纪60-70年代每2年1次; 90年代每年1次; 2000年很快增加到12次; 2001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1天; 2002年3月18-21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西向东经历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1次沙尘天气,强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140万平方公里。
怎样治理沙尘暴呢?当时电视上的标准画面就是,内蒙古、甘肃一带的群众顶着狂风,刨开树坑,种植手指肚般的杨树苗。记者采访牧民,牧民们都希望树木快快长大,挡住沙尘暴;在街头采访北京市民,异口同声的回答也是,“种树啊,种树挡住这讨厌的沙尘暴”。2000年前后,人们脑子里的模式依然是“人定胜天”,相信人力能够战胜沙尘暴。
为了治理沙尘暴,迎接2008年奥运会,中央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再加上“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人们开始把大量的财力、人力用于草原和荒漠地区造林。
造林能够奏效么?带着这样的问题,2000年冬天我们来到了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在这里,我们要设计一个5年的试验,试图寻找一条造林以外的路子。这个路子的出发点就是,按照生态学的规律,草原上的优势植被应当是草,而不是森林,林阻挡沙尘暴的效果远不如草捂盖沙尘暴的效果好。
2001年,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沙地上减少了人为压力后,密密麻麻覆盖了40公分的草。当年参加北京高科技周召开的“西部大开发与生态建设国际研讨会”,我在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初步成果。当时的发言题目“以自然力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那次会上,我还邀请了当年我在英国的合作导师、英国皇家会员布莱德什先生参加会议,刘淇市长发的邀请信。布莱德什很赞成我的提法,认为很有意义。他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恢复生态学权威,他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2002年7月14日,在牧民家里,我正和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乌书记的小儿子呼合图格一起吃早饭,他用半蒙古语半汉语告诉了我他的一个发现,大概是实验地里的草长到了半人高。我当时非常兴奋,脑子里一闪,认为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结果。激动之余,早饭也不吃了,拿上照相机、摄像机,开上车随他到了实验地。那是我们所做的4万亩试验中的一块区域。
眼前的景色谁都会被陶醉的:绿草已经齐腰那么深了,各色花朵装点其中,微风过处,风吹草低,这才是草原的风光!当年15岁的呼和,估计也没见过这样的景色,所以才会高兴地告诉大人他的发现。实地测量的结果更让我们兴奋:当时那1000亩的高产英红玉米长得还不到30厘米的时候,这里的草层高度就达了1.43米,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自然萌发的2年生榆树苗达321棵/平方米。实际上,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退化严重的碱滩。2003年,4万亩草场中的草丛最高达到了1.85米, 生物量超过每亩6500斤鲜重。
我更加坚定了自然力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理念。从此以后,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写文章、上电视,宣传这个简单易行的做法,反对在草原山造林这个投资大、见效小的流行做法。一个蒙族中学生的发现改变了中国治理荒漠化的思路。
打那以来,我参加了各种科普与社会活动,进行各种学术演讲与科普宣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立台湾大学、汉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海内外十几所高校的讲台上;给省(部)、市(地、盟)、县、乡镇(苏木)、村(嘎查)、街道各级领导和社区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奔走相告中学生的发现。足迹遍及北京、天津、重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黑龙江、吉林、云南、海南、新疆、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宁夏、西藏、四川、青海、台北、香港、乌兰巴托、汉城、巴黎等地。我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上宣传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知识,以专家身份接受采访并讲解有关细节,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参与录制节目20次之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教育广播电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上呼吁自然力的作用;在各种报刊上撰文或接受记者采访,主要有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联合报》(台湾)、《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国际先驱导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辽宁日报》、《北京科技报》、《京华时报》、《记者刘鉴强曹筱凡自然比科学家的力量更大——专访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博士记者: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天灾,还是人祸?蒋高明:人祸。对草原最大的破坏是过度放牧,不给草原喘息的机会。植被啃光后,土就保存不住了。记者:5年前,你们又是如何治理这片草地的?蒋高明:2000年冬天,我们到了浑善达克腹地。那里雪茫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