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doc

河北省沧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沧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

沧州市普通高中2017年12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这里所说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国家的,也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所说的觉悟,包括对自身所处的文化有清晰的、理性的认识,如费孝通所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同时,也暗含着对别人的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衡量。 广义的文化自觉,是属于国家民族层面的,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 狭义的文化自觉是指要形成自觉人格。文化是有层次的,最外围的是物质文化,居于中 间的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格。所以,文化自觉, 既包括物质文化的自觉,也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自觉,而最核心的则是人格的自.觉。 在文化的建构和演变过程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人格既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灵魂,人格的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终极。 文化自觉,首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清醒认识和准确评价。一味地盲目自大或自我贬损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其次对外民族文化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评价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比较才能知长短,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掌握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书育人、培养时代精英的高级知识分子,其担当文化自觉的使命和责任应更为重大。这不仅因为知识分子在文化自觉方面拥有更强的能力,更因为其得到人民的信任而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知识分子应当时刻站在文化的前沿,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勇敢的担当意识。 同时,一个民族文化自觉的关键是权力行使者的自觉。文化自觉需要知识分子的呼吁,但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切实行动,而权力精英则是推动全民行动的关键。权力精英要有文化自觉的使命感,还要有清晰的文化方略,只有这样,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才有保障。 文化自觉最终所要达到的是整个社会与全民的自觉。只有实现全民文化自觉,社会文明才能逐步提高,放出光彩。 (摘编自冯骥才等的《什么是“文化自觉”,怎样做到“文化自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觉指既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也应对别人的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B.广义的文化自觉,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都有清醒认识和理性把握。 C.文化的构建和演变主要靠人,所以人格是文化的核心,有人格自觉才有文化自觉。 D.知识分子更有能力,也更受信任,相比权力者而言,承担文化自觉的责任应更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来解读文化自觉,并阐述了人格自觉在其中的地位。 B.文章强调理解、评价外民族文化的必要性,目的是为更好地认识和评价本民族文化。 C.文章立脚点高,不只是论述中华民族的文化问题,还将眼光投射到其他民族的文化。 D.文章不仅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文化自觉,也从实践层面论述了由谁来承担这一使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能清醒认识和理性把握本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 B.就一个民族而言,只有所有的人都做到了文化自觉,才算实现了民族文化自觉。 C.国家领导层光有文化自觉使命还不够,还要有恰当的文化方略才能实现文化自觉。 D.要实现民族文化自觉,知识分子、权力精英责无旁贷,但社会公众也不能置身事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美 美 纪东方 哨所设在人迹军至的大风口。气象站的人说,山上一年只刮两次风,夏天一次,冬天一次,一次刮半年。冬天里的风刮起来的时候,山上除了军装就再也看不见绿色,方圆几十里除了山就是光秃秃的石头。 轮到新兵站哨了。大风日夜不停地刮着,好像连山都刮散了,眼前飞沙走石,灰蒙蒙的啥也看不清,耳朵里只听见呜呜的风声,不时还有拳大的石头甩到哨位前。 一块石头滚进来,恰巧滚到新兵脚下。新兵用脚踢踢石头,发现石头会动,再仔细一看, 原来是一只鸟。一只翅膀耷拉着,腿上还有血迹。它浑身发抖,是冻得,还是疼得? 新兵蹲下身子仔细瞧:比麻雀大,比喜鹊小,秃尾巴,全身灰白,尾巴上有一点黑毛。 新兵摘下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把小鸟捧回宿舍。正在弹吉他的老兵见状,赶紧找出 止血药敷在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