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第6章古汉语虚词4_古代汉语
語文知識:助詞和語氣詞
教學要求:通過本課語文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瞭解古代漢語助詞和語氣詞系統,熟悉並掌握一些主要的和常見的助詞和語氣詞。另外本課助詞部分還包括構詞詞綴和構形詞綴,要使學生瞭解什麽是構詞詞綴,什麽是構形詞綴,以及構詞詞綴與構形詞綴的區別。
第一節 助詞
一、韻律助詞。常見韻律助詞“其”“之”“斯”“思”。
二、結構助詞。包括領屬結構助詞和凸顯結構助詞。常見領屬結構助詞是“之”,常見凸顯結構助詞有“之”“是”“寔(實)”“斯”。
三、構詞詞綴
四、構形詞綴
教學重點:
(1)韻律助詞
(2)凸顯結構助詞
(3)構詞詞綴和構形詞綴。在構詞詞綴中重點是狀態形容詞後綴、轉指後綴“者”和轉指前綴”所”。構形詞綴重點在於《詩經》中的形容詞構形詞綴和動詞構形詞綴。
第二節 語氣詞
一、肯定語氣詞
二、疑問語氣詞
三、祈使語氣詞
四、感歎語氣詞
教學重點:
(1)古代漢語語氣詞系統面貌;
(2)肯定語氣詞與疑問語氣詞的區別;
(3)疑問語氣詞與感歎語氣詞的區別。
課文
教學要求:結合課文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並掌握古代漢語主要助詞(包括詞綴)和語氣詞的功能;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古代漢語構詞詞綴和構形詞綴的功能差異。
選講課文:
一、燕燕
二、碩人
三、子擊磬於衛
四、齊人驕其妻妾
五、寡人之於國也
六、趙威后問齊使
七、莊王圍宋
八、晏子立於崔氏門之外
九、季氏將伐顓臾
十、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十一、齊桓晉文之事
教學重點:
(1)課文句讀;
(2)課文解讀及主要字詞句的分析;
(3)課文中出現的助詞、詞綴和語氣詞分析。
教學安排:
語文知識:4課時
課文:8課時
第一节 古代漢語辭彙的特點
助詞和語氣詞
【導讀】本課語文知識介紹古代漢語的助詞和語氣詞,其中助詞部分實際包括助詞和詞綴兩部分。助詞部分的主要內容是:(1)韻律助詞,介紹古代漢語中一些爲了韻律節奏的需要而加上的起襯音作用助詞,這種助詞在《詩經》《楚辭》中比較常見,在散文作品中少見。(2)結構助詞,包括領屬結構助詞和凸顯結構助詞。領屬結構助詞最常見的就是“之”,它分佈在體詞性偏正結構之中,標記領屬關係或修飾與被修飾的關係。凸顯結構助詞指分佈在強調賓語或主語的強調結構中起標記並凸顯前置賓語或主語的助詞,主要有“之”和“是”。(3)構詞詞綴,介紹古代漢語中起構詞作用的一些前綴、後綴和中綴。前綴中包括了過去一般認爲是特殊指示代詞的“所”和“攸”,這兩個前綴的作用是加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的前面,構成的結構是一個體詞性結構,相當於一個名詞。後綴中包括過去一般認爲是特殊指示代詞的“者”,它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加在謂詞性成分之後,構成的結構是一個體詞性結構,相當於一個名詞;另一種是加在體詞性成分之後,構成的結構仍是體詞性的。(4)構形詞綴,是表示一個謂詞在句子中的某種語法意義的詞綴。語氣詞部分包括肯定語氣詞、疑問語氣詞、祈使語氣詞和感歎語氣詞四種。這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肯定語氣詞可以出現在疑問句、祈使句或感歎句中,但它們的功能仍是表示其固有的某種意義,因爲這樣的肯定語氣詞在表示肯定語氣之外還表示其他的非語氣意義。
第一節 助詞
爲了教學的方便,將詞綴也放在助詞裏一併討論。古代漢語的助詞有以下四類:(1)韻律助詞;(2)結構助詞;(3)構詞詞綴;(4)構形詞綴。
一、韻律助詞
漢語的節奏韻律是雙音節音步,這種節奏韻律傾向從很古的時候就有。受這種節奏韻律的影響,古代漢語不僅詞彙上産生了大量的同義連用和偏義複詞等韻律詞,而且也産生了一些主要起襯音或延聲作用的韻律助詞。所以人們通常將韻律助詞稱之爲襯字或湊足音節。雙音節節奏傾向在韻文中表現得尤爲顯著,所以韻律助詞多見於《詩經》《楚辭》等韻文,散文中則比較少見。較常見的韻律助詞有“其”“之”“斯”“思”等。例如:
(1)心之憂矣,其誰知之?(《詩經·魏風·園有桃》)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詩經·魏風·園有桃》)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楚辭·離騷》)
以上三例中的“其”或位於句首,或位於句中,或位於句末,都起襯音作用。
(4)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孔,副詞,很。
(5)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6)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楚辭·離騷》)
以上三例中的“之”字或在狀語與謂語之間,或在動詞之後,或在兩個賓語之間,都起襯音作用。像“亦孔之哀”“滋蘭之九畹”這樣的句法形式 祇見於《詩經》《楚辭》的詩句,不見於散文中,所以這裏的“之”主要起韻律襯音作用。
(7)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詩經·小雅·甫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