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程导入](运用案例和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案例材料]价值观的大裂变 1980年4月,化名“潘晓”的两位北京青年写信给《中国青年》杂志,发出了“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感慨。信发表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人生的大讨论。短短一个月内,编辑部和作者“潘晓”收到的稿(信)件达2.5万多件。同年7月《中国青年报》也应读者要求,以“怎样认识人生的意义、怎样找到前进的路标”为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讨论的背后蕴藏着“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哲学命题。由此形成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生价值观变化的开端。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展示了他们思考人生意义的心路历程:关于影片《沙鸥》中的沙鸥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的讨论(1981年)、关于美国电影《冰峰抢险队》中麦克唐纳是否等于雷锋的讨论(1982年)、关于当代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张海迪是否幸福的讨论(1983年)、关于故事片《人生》放映后对“人生”认识的讨论(1984年)、关于香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中的许文强是否值得学习的讨论(1985年)、关于长江漂流冒险精神的讨论(1986年)、关于希尔顿饭店招聘员工事件的讨论(1987年)、关于大学生毕业分配问题的讨论(1988年)等等。 1991年12月,上海一位化名“梅晓”的大学生写信给《青年报》,就“我该怎样选择生活”提出一系列非常实在的有关“形而下”的人生问题。这封来信坦然地表达了当代青年自我选择生活的新的困惑:现代人注定要捧着灵魂生活,既不愿把它交给天使,因为这太吃亏;也不愿把它交给撒旦,因为这太卑鄙。有没有既不吃亏又不卑鄙,既完善人格又不碰得头破血流,既有价值又不失感官生活快乐的道路可走?《青年报》就此发起一场新的有关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虽然这场讨论的影响波及面小得多,但它揭示了新的哲学命题:“人怎样活得更好”,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新发展。 [案例材料]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 2000年3月,《北京青年报》开展了一场关于“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的大讨论。有的人认为保尔是英雄,因为保尔代表了理想主义、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有的人认为盖茨是英雄,因为盖茨运用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是当今时代的英雄形象。对于上述两种观点,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认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讨论](1)“人为什么而活?”(2)“人该怎样活着?”(3)“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人生观的三个问题: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的科学内涵及形成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在人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 (一) 人生观与人的本质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要回答的三大问题: (1) 人为什么要活着?——追求理想。 (2) 人生态度应该怎样?——乐观积极。 (3) 人生价值的评价——追求意义、价值。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二)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时社会存在物。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的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可都不能真正地揭示人的本质问题。 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这段关于人的本质的话包含深刻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讨论]人性是自私的吗?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 。首先,本性是指人天生的本来就有的自然之性,是不学而能、与生俱来的属性活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本能。其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放映。每个人道德境

文档评论(0)

技术支持工程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仪器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